-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学报 2007年第07期目录
【摘要】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创出一条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新路子
正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大家好!值此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向同济大学师生、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百年来,同济人秉承“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师生中涌现出一谭庆琏; 2-4 《土木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正1.《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及地下结构、岩土力学、基础工程、交通工程和建设管理等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道路、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 6 3 POD在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风洞试验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和本征正交分解方法重构作用于圆拱顶屋盖的脉动风力。对重构的脉动风荷载的时间历程曲线及其统计性质与实测风荷载进行比较。计算部分测压点上重构的风荷载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及相干函数,并用实测荷载的功率谱作了检查。提出一种采用缩阶技术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大跨屋盖的风致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少量本征模态计算缩阶的主坐标功率谱而得到脉动风荷载功率谱。为检验方法的效率,给出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圆拱顶屋盖部分节点竖向均方根位移的计算时间和计算误差,以及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缩阶技术得到的全部节点的竖向均方根位移响应的误差分布。江棹荣;倪振华;谢壮宁; 1-6 CNP1000核电厂安全壳1:10模型拟动力试验
由半球形穹顶、筒体和2根扶壁柱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是我国最新开发的CNP1000先进核电厂的标志建筑物。为验证其在峰值加速度为0.2 g的设计地震水平SL-2工况下的安全,为该安全壳的技术系统集成提供模型结构动态试验依据,完成了该安全壳一个110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的单自由度拟动力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加载方向分别与安全壳的扶壁柱连线垂直和一致;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阶段试验单自由度体系的理论质量。采用人工波作为地震输入;每个阶段分别进行3个工况试验,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别为1 g、2 g和3 g,根据相似关系,对应于实体结构分别为0.1 g、0.2 g和0.3 g;模型结构阻尼比分别取为0.02、0.05和0.05。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2 g地震作用下,筒体底部个别测点达到混凝土开裂应变,模型等效抗侧刚度降低仅5%;在峰值加速度3 g地震作用下,除筒体底部外的筒壁测点的应变都小于混凝土开裂应变,模型等效抗侧刚度降低约14%,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半球形穹顶安全壳具有大的抗震安全储备。钱稼茹;赵作周;段安;夏祖讽;王明弹; 7-13+53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的参数识别研究
对一座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的钢筋混凝土4层框架结构进行了随着层数增加的4种工况模态实验,用脉冲锤击法测试得到了各种工况的整体模态频率和振型。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上部框架结构采用缩聚得到的弯剪结构模型,下部基础利用Pais等人提出的弹性地基上埋置矩形板的地基阻抗函数进行简化处理得到的计算模型。在满足地基动剪模量和各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框架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原则下,建立了4种工况下的多目标优化准则。将基于频率数据识别欠定问题的灵敏度方法进行了结构物理参数以及地基参数同时识别,识别得到的模态实验值与测试值符合良好。识别结果能够反应地基基础对结构的影响并为进一步损伤诊断提供了依据。周云;易伟建; 14-19 压电智能混凝土梁主动控制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基于8根压电智能混凝土梁的主动控制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压电智能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和压电驱动器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恢复能力、应变恢复特性和裂缝闭合特征,重点分析配筋率、跨高比和驱动器埋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压电智能混凝土梁施加驱动力,可以有效地实现智能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形和裂缝的主动控制,其中应变恢复率达到30%左右,变形恢复百分比在21%-42%之间,裂缝宽度闭合程度大致在12%-15%之间。另外,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原理,编制压电智能混凝土梁的分析程序,实现压电智能混凝土梁主动控制的全过程分析。薛伟辰;李杰;杨枫; 20-25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在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进行3块设置不同防火材料的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以及1块未加固板的耐火性能对比试验。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