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以典代叙与词的叙事性
【摘要】词在产生初期只是一种流行于席间的配乐歌辞。至北宋时期,词逐渐从娱乐性的歌发展成为具备纪事写实功能的文学体裁。词所经历的这种由“歌”向“诗”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创造性地以用典的方式将词引入了文人交际的领域。苏轼词的以典代叙主要表现在宴游酬赠词、临歧赠别词和跨越时空寄予情感的寄词三个方面。苏轼在“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下,有力地推进了词向诗的趋同。用典对于苏轼而言,已不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在词从席间演唱的歌词走向文人创作的正式抒情文学样式过程中,扮演了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苏轼;词;用典;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I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2-0033-6
词在产生初期只是一种“配合燕乐歌唱之歌辞”。至北宋时期,词逐渐从娱乐性的歌发展成为文人抒怀言志的文学体裁,且开始具备了纪事写实的文学功能。词所经历的这种由“歌”向“诗”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创造性地以用典的方式将词引入了文人交际的领域。本文论说的以典代叙,主要是指事典摘取人物、地点或情节等核心要素来征引故事的隐形叙事特点。苏轼正是充分利用了典故能以精简的核心词汇替代叙述完整故事的强大叙事性功能,将词发展成为北宋文人交际的重要载体。最能体现苏轼词的交际性特色的当推赠寄词、宴游词等。
所谓赠寄词,是指具有明确赠寄意向的词作,这类词所抒发的情感是有明确对象的。为了论述的准确性,我们这里只关注题序中表明赠、寄某人的词作。依据这一标准统计,在苏轼现存的331首词中,有127首属于赠寄词,可见赠寄词在苏轼词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从赠寄的对象上来看,苏轼的赠寄词仅有26首是赠女子的,其余绝大多数都是赠亲友、同僚的,后者正是苏轼词活跃在文人交际领域的一个最直观的反映。苏轼的赠寄词,大致有送、别、遇(逢)、寄、答、呈、戏、劝、遗、和、次韵等具体形式。尽管形式众多,但依据空间距离,又可以分为赠寄者在场的赠词和赠寄者不在场的寄词两大类。赠词的主要场景有宴游酬赠和临歧赠别两种,需要说明的是宴游酬赠与临歧赠别也是常有交叉的,譬如,在为饯别而设的宴席上,酬赠词就是以抒发别情为主。为了凸显苏轼在别情词中的用典特色,我们将宴别之作独立在宴游酬赠词之外,将其归入临歧赠别一类。
一、尊酒相逢,以词纪事
苏轼交友甚广,宦游所到之处总是能与当地的同僚、文人、隐士等呼朋引伴,时常宴饮唱和,优游于山水之间。苏轼的宴游酬赠词共17首,其中既有如《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优美笔调在写景中叙述见闻;又有如《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友人在席间的感叹人生;还有如《少年游》(银塘朱槛麴尘波)词“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十分歌”的佳节宴饮行乐;更有如《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词“步携手林间,笑挽?s?s”的故友重逢话旧。这些词不仅内容丰富、情感细腻,友人之间的饮酒作乐、登游泛舟、玩笑戏嬉等无不入词,而且在表现方式上,苏轼创造性地为词注入大量的叙事、纪实的成分。
苏轼常常把宴游的具体情节和场景巧妙地搬到词里。为了不丧失词之语言的要渺宜修和轻灵纤柔的特质,苏轼的以典代叙侧重于把事典浓缩为优美的语汇,借用事典的故事内容,以实现空灵虚冲的词的叙事性。如《西江月》(怪此花枝怨泣)一词,记录朋友相聚于真觉寺中赏玩瑞香花,曹子方因不识此花而误以为丁香。苏轼作词以戏之:“怪此花枝怨泣,?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浓。怕见此花撩动”。苏轼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误把卢橘归为长安物产的事典,结合司马相如的作品语辞,提炼出“继取相如云梦”的典面。这既写出了一段趣事,又在字面上合乎了词的飘逸空灵之韵味,以虚写实。另一首《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词: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词中记叙了苏轼在离任杭州时与新任知州林子中交接之事。全词几乎都是直白叙述,但苏轼巧用乐昌公主新官旧官的事典,以女子爱情事写公务,既借典故的柔婉消解了官务移交的严肃性,又在语境的跳跃中产生了幽默,为词增色不少。苏轼借用典故实现了宴游词的叙事性。丰富多样的事典也使苏轼的大多数宴游之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大不同于之前花间、南唐宴游词的浮泛抒情。
苏轼词中还有一类宴游词虽在题序中没有说明赠寄某人,但内容是以记叙文人士大夫出游雅聚之事为主。这些宴游词也是极能体现苏轼词交际性的有力证据。
苏轼的宴游词通常是以词来真实地记录与友人的宴会和出游,可以说,是成功地实现了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