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的北大情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聚仁的北大情结   著名文化大师曹聚仁先生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   曹聚仁(1900-1972),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有其匹。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搭起了两岸和谈的桥梁,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被周恩来总理盖棺论定地评价为“爱国人士”。他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和新闻生涯。曹聚仁与中国学术重镇的北大到底有没有一些关系?这个问题,笔者思索了很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才发现曹聚仁的确与北大有过一段不解的“红楼情缘”。   求学北大梦想破灭   中等师范毕业后的曹聚仁,由于家境贫寒,无法承受昂贵的学费,没敢报考北大。1921年杭州“一师”毕业后,曾投考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和武昌高等师范,均因故未被录取,曾经叱咤风云的“一师”学生自治会主席的他,一时成了落汤鸡,心情沮丧地流落到上海。幸好得到“一师”的老师陈望道的援手,他才在上海扎下了根。在陈望道与邵力子的帮助下,他先在浦东川沙县立教书半年,继而在陕西盐商吴怀琛家中做了三年家庭教师。曹聚仁在教书之余,坚持自修古今中外的学问,博览群书,还不时在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发表文章,他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1922年4月,曹聚仁受邵力子委托,记录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在《觉悟》上连载,翌年结集《国学概论》出版。曹聚仁的记录准确完整,深得章太炎赞许,也因此纳为章门弟子。1923年,曹聚仁与柳亚子等8人发起成立了“新南社”。曹聚仁在上海如鱼得水,但他仍希望有朝一日能进高等学府深造,北大自然是曹聚仁的首选。曹聚仁于1923年7月21日写给北大教授胡适的信中说:   “聚仁,浙东金华之无知小儿也,被曾受业于单师不庵之门,以疏懈甚,且困于风尘,遂放佚至今。今夏卒有进北京大学之决计,以故中变;恐人事相迫,终无及门请益之机缘,故敢藉经子渊先生之绍介,而奉书左右,幸鉴其愚而宥之!聚仁非能有所研究者,然不敢自暴弃,终竞竞焉以从事于研究,此鄙陋之本忱也。在目今聚仁所取以为研究者中国儒家学说,愿以十年之功专注于此。然见闻固陋,未审西欧各家哲学,何者至可引为治家之借镜?拟乞先生示我周行者,一也。   聚仁端赖工具为之阶进,故研究方法之抉择,乃入门第一步工夫。聚仁以为治中国古代学术,最宜专择一二重要典籍,究其义理,详其训诂,考其典则,然后舍而之他,则困难不生,一切可迎刃而解。而友朋多以为此法事苦而效鲜,不若遍加浏览,志其概略为上。歧途徘徊,何去何从?拟乞先生示我周行者,二也。   儒家学说盛行于鲁,至汉初而此风未熄,则其物质环境与社会组织,必与之有重大关系。私意以为治儒家者不当专注于政治状况,于鲁之民族性,与周公之学说,皆当详为考察。此浅陋之见解,未审有当于理否?拟乞先生示我周行者,三也。   素昧平生,而有此非分之请求,然亦希冀先生之悯我愚而矜怜之耳!闻贵体违和,至深注念!想湖山胜景,终能以康健佑先生也!附奉五版《国学概论》一册,至乞哂收!太炎先生此次讲演,聚仁终病其琐碎散漫,且意气过重,文、哲两章更不能使人满意。先生以为当否?比来寒暑靡常,诸惟珍摄!聚仁不日将由申返杭,拟晋谒先生,先生亦附允之否?”   曹聚仁这封写于70年前的求师胡适之信,在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才在遗落大陆的胡适遗札中被发现,揭开了曹聚仁曾向往北大求学的这一历史谜团。曹聚仁通过他“一师”的业师、著名学者单不庵(后也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的介绍,向胡适求师请益,真是颇费苦心。据笔者所知,曹聚仁最终没有成为胡适的学生,胡适甚至在他的晚年收到曹聚仁的信时,称他为“妄人”。曹聚仁当时有没有得到胡适片言只语的教诲,笔者不得而知,曹聚仁也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记载。   胡适晚年说他从未与曹聚仁交接,也不认识他,显然与事实不符。曹聚仁在《谈胡适――答杜兄》一文中曾谈到:“一九四七年第一回国民代表大会在南京集会时,胡适邀我到北极阁中央研究院,我问他为什么不出来组政党,实现你的民主政治的理想。他还是用了回答罗敦伟的话对我说:‘一个民主国家,也需要几个不参加党派的公民的。’”   曹聚仁在另一文《胡适与“水经注公案”》中写到“过了十年,胡适邀我在南京中央研究院闲谈,他一开口就说:‘你是否又带了清单来了。’我说到‘水经注公案’的事,他摇摇头说‘难、难、难!’“曹聚仁在1931年8月创办的《涛声》,曾出了“批判胡适专号”,对胡适的崇洋媚外的学阀态度作了无情的批判,笔者认为在当时外强入侵,民不聊生的时代,认为曹聚仁的批判还是很有见地的。当然,曹聚仁评价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时曾写到:“那一时期,实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