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2fBi-%2c3.25-La-%2c0.75-Ti-%2c3-O-%2c12-%2fBi-%2c4-Ti-%2c3-O-%2c12-%2fSi结构铁电薄膜制备与其铁电性能的研究.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42 功 能 材 料 2004 年增刊 (35 )卷
Ag/Bi La Ti O /Bi Ti O /Si 结构铁电薄膜制备及其
3.25 0.75 3 12 4 3 12
铁电性能的研究*
∗
1 1 1 2 1 1 1
郭冬云 ,王耘波 ,于 军 ,付承菊 ,高俊雄 ,李建军 ,陈万军
(1.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湖北 武汉 430074 ;
2.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
摘 要:利用溶胶-凝胶 (sol-gel)方法,在硅基底上 薄膜生长过程中,容易c 轴取向,因此 BTO 薄膜的
制备了Bi La Ti O /Bi Ti O /Si 铁电薄膜,其中 剩余极化强度也非常小 (4~8µC/cm2 ),而且还存在疲
3.25 0.75 3 12 4 3 12
Bi Ti O 作为缓冲层。用XRD 方法分析了该结构铁 劳现象。近年来,研究表明对 BTO 进行适量稀土镧
4 3 12
电薄膜的物相结构;用扫描电镜对薄膜样品进行表面 掺杂 (Bi La Ti O ,简称BLT )后,其铁电性能
3.25 0.75 3 12
形貌观察;并且对该结构的铁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大大改善: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 (16~20µC/cm2 ),较
关键词:铁电薄膜;Bi La Ti O ;Bi Ti O ;sol-gel 法 低的制备温度(600 oC 左右)和优良的抗疲劳特性。
3.25 0.75 3 12 4 3 12
中图分类号:TN304 文献标示码:A 这些特性说明 BLT 铁电薄膜很适合应用于铁电存储
文章编号:1001-9731 (2004 )增刊 器[7,8] 。
本文主要报道了利用 sol-gel 法在硅基底上制备
1 引 言
BLT 铁电薄膜,为了阻止半导体表面载流子向铁电薄
膜中注入,人们通常采用在铁电薄膜与半导体界面层
铁电存储器是利用铁电体材料自发极化的固有
中加入缓冲层。作为缓冲层的材料要尽可能满足以下
特性提供“0 ”、“1”两种双稳状态来实现非易失性存
几个条件:与半导体晶格常数、晶体结构与功函数相
储,综合了SRAM 的高速、DRAM 的高密度和Flash
匹配的薄膜材料,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优质而
的非易失性特点,同时还具有功耗低、读写周期长、
相匹配的外延或单晶铁电薄膜以防止界面反应,从而
抗辐射等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存储器家族中最具有发
展潜力的成员之一[1] 。在信息处理、传输与移动通信 降低薄膜内的缺陷浓度与界面态密度[9] 。在这里,我
等很多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2] 。 们选择BTO 作为缓冲层,对这种MFS 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b2-%5b2-MeC-%2c6-H-%2c4-N%3dC(Me)%5d-%2c2-C-%2c5-H-%2c3-N%7dFeCl-%2c2-%2fEt%5bInd%5d-%2c2-ZrCl-%2c2-%2fMAO催化乙烯聚合中-共单体效应-地研究.pdf
- 3-甲基吡啶空气氧化制烟酸催化剂地研究.pdf
- 薄膜状态下聚氧乙烯分子链构象的红外的探究.pdf
- 催化氧化合成戊二醛地研究.pdf
- Sol-Gel法制备多孔SiO-%2c2--PEG凝胶过程地研究.pdf
- FT-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小檗碱和鸟嘌呤核苷的相互作用.pdf
- FBMBR工艺处理石化雨排废水探究.pdf
- CdS纳米粒子的LB膜自组装探究.pdf
- 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磷地研究.pdf
- Pd合金氢致缺陷的正电子湮没探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