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体有衰”。“遣”.医统本作“遗”,本书作“遣”;《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疝绕脐痛,若
发则白汗出”,白汗,本书作“白汗”,医统本作“白津”,与本书不合。不合例子较少。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本书之底本当是以医统本为底本。至于个别与医统本不合者,当是作者据
其它本直接校改,因其未有校注说明,故混而为一,难以分辨了。
名医奇士何鸿舫
叶磊河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
韦大文河南中医学院校报编辑部
何鸿舫是中国历史上世医之最,江南何氏--f-I的第二十四世医,也是何家名医中的奇士。今人
何时希、何新寿父子已是何氏一门的第二十八、二十九代传人。
据《晋书》、《宋史》等记载,何氏原籍山东郯城。后代迁居开封,金兵人侵后,又随高宗南迁。
其先祖何彦猷,官至大理寺丞。因力辩岳飞无罪而被劾,遂避居镇江,开始以医立业。此后世代相
传,从未中断,迄今已有八百四十多年历史。其子孙辗转迁至奉贤或青浦一带(今属上海市).鸿舫
即此裔也。其曾祖何香萍、祖何元长、父何书田均以医文并重于时。殊可谓渊远流长,为历代世医
中之少有。
一、读书不官承世艺
何鸿舫.原名昌治,后改长治,字补之,号鸿舫、髯翁等,以鸿舫一号最为著名。生于清代道
光元年辛巳(1821年),殁于光绪十五年已丑(1889年)o他少时天资绝人,灵敏善会,精力充盈,
又无可挥洒,于是广治博学,遂成杂家。曾为太学生,广为交游,又“尝佐戎幕,思负其奇以驰骋
当世,遇无一可,不得已而隐于医”(《何鸿舫医案》胡常德序),逗留于松江、上海、宝山等地度其
寓医生涯,常有“渎书不官则为医”(见其印章)之不平,随时有待机而变之念。不料咸丰八年戊午
(1858年)他三十六岁那年。承业次兄何昌福溘然病逝,患者不知,仍云集门前,翘首待救,鸿舫
深受触动,既虑数百年祖业无继其后者,也出于对患者的一片恻隐之心,乃于是年毅然返乡,接续
先祖基业,专力为医。他自小耳闻目濡,本负家传,又兼学养深厚,一旦返博务精,则势如破竹,
时无几何已卓然成家,名满江南了。其家居重古北市回龙桥堍,门临清流,塘直数里。清季南汇名
士张啸山所撰《怀旧杂记》曾描述当时病家远近求治的情景:“每日各地舣舟候诊者.至妨瀚汲。”
瀚,浣也。当时民间洗涤漱饮皆取之河滨,停岸求诊之船过多,则妨碍民间用水,据此足可想见当
年求医之盛况。
二、德艺双馨话精诚
何家累世为医,据说老宅原为状元府邸,宽宏堂皇,颇有气概,达观贵人时来盘桓,可知生活
优裕。不过鸿舫先生并未因此养尊处优。三十年间,除在重古老宅候诊,他常驾一叶扁舟,频繁往
来于上海等地,四处寓医。青浦及邻地多水乡,为了患者,鸿舫甘于忍受船舱蓬底的局促,常年奔
波于渠塘水路之上;他工作的时间,经常从上午七时(辰刻)直至晚上十一时(亥刻),一天竟十数
小时之多,若无对患者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慢慢生涯,又何以堪!
一48—
孙思邈曾言“大医精诚”.作为一代名医.何鸿舫在这两方面都当之无愧。为方便患者抓药,他
于家侧亲开寿山堂药肆,药优月.廉.不以营利为计。肆中多置药罐、炭炉,免费出借病家.籍此使
病人能将所配药物尽快煎服起效,求诊者莫不交口称便。七十多年前,上海徐重道中药店首先举办
了接方送药和代客煎药的业务,大受病家欢迎.同业中争相效仿,岂知此举实为鸿舫先生所首开。
遇有生活困难的病人,何鸿舫不仅不收诊费,还温言宽慰.在其药方上加盖图章,由寿山堂免费提
供药物。他坐堂应诊的椅侧,还常常放置一只柳条钱斗,里面装有成串的铜钱。每当贫病交加之人
前来问诊。他除一文不收外,还常拿出一串钱来,给予随行的孩子或是同来的陪属,恐其不受,为
之饰词日买些“过药”吃(中药味苦,一般于服药之后吃些糖食水果以压之,谓之“过药”).既善
为周济,还于言止中照顾其感受;何家候诊室中的凳子,既长且阔,也是鸿舫先生吩咐特制的,说
是使病人坐得舒服些,坐不动也可躺着。心细如发处如对亲人。
据《青浦县续志·文苑》称,“何氏故世医,至长治声誉益振。病者求治,户限为穿。”“立起沉
疴,时以国手推之”(《上海县续志·游寓》)。清季青浦县属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域,鸿舫医案中屡
屡育痞、言下血、防鼓胀者极多,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主张治在肝脾、法重温疏,既有
法度。又富变化,可谓名家手眼,不同凡响。于医界广负盛名j=十余载,经其救治者难以为计,内
中不乏文人雅士形诸笔墨者。如近人海上漱石生孙玉生著《退醒庐余墨》,曾详细描述当年随母问诊
鸿舫的经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