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VIP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结果 共检出心肌缺血1 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 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occurrence rule o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Methods 24 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in 6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Results 1 265 time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found.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SMI(85.5%)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ymptomatic ischemia.The frequency of SMI was highest between 6 am to 12 am,and it was lowest between 0 am to 6 am though it was more serious at night than that at daytime.Conclusion SMI is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It should be paid the attention as much as the symptomatic ischemia.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schemia;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核实),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的一组综合征。其发作隐匿,广泛存在于各型冠心病(CAD)者,容易发生各类心脏事件[1]。发作时可以毫无症状,故对预后影响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并对其进行干预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检测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CAD 60例,CAD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或有典型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表现而诊断入选;有可能影响ST段结果的病例不被录选。60例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6~78(平均59±1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1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临床无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狭窄者3例。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仪器及操作 采用国产长春时代数码公司SD系列12导联全息动态心电监护系统,进行24 h的12导联同步记录。嘱患者作一定量负荷运动及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含休息、生活、运动及自觉症状等情况)。完成检查后,经分析软件及人机对话方式处理,数据通过闪光卡导入工作站内,保存到光盘中最后汇总分析。   1.2.2 Holter诊断心肌缺血性ST改变的标准及检测指标 心肌缺血诊断的判定:采用1999年ACC/AHA DCG工作指南推荐的标准[3]:①基线的ST段在等电位线上,呈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0.1 mV,在J点后0.08 s处测量;如果原先的ST段已降低,则要在已降低的基础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0.1 mV,在J点后0.08 s处测量;②ST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1 min;③两次心肌缺血发作至少有5 min间隔。若有≥2次以上缺血事件发生,并和日志对照确定当时无心绞痛症状,则定义为SMI事件阳性。记录缺血总阵次(IN)、ST段移位分布、 ST段移位均值、ST段最大移位、每阵缺血持续时间、每阵缺血发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