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文学与传媒
课程编号S0102120501001 课程名称:传媒、文化与社会
课程英文名称: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文学与传媒、广播电视艺术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化研究在传媒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学习,让了解作为一种理论视野与实践方法的文化研究当下中国文化,《》2003。
2, 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商务印书馆,200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文学与传媒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传播学历史和现状及其认识;2、传播与传播学——基本含义及变异;3、传播的方式、类型和模式;4、人际传播、表露与反馈;5、符号与意义;6、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7、内传播与人际传播;8、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9、大众传播:性质、含义与受众;10、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11、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2、议程设置理论与宏观社会效果;13、传播主体分析;14、传播内容分析;15、受众分析;16、传播效果分析;17、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基本要求: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完成布置的阅读材料。同时请相关客座教授联系实际案例,讲授传播学前沿的研究理论和实际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能合理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解决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
考试方式及要求:论文考查。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课堂讨论和课程论文两部分。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本课程是本院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其前置课程为本科段的《传播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童兵、展江、郭青春等著,《新闻传播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关绍箕著,《中国传播理论》,,台湾中正书局1994年版
1.《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2.《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3.《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中文版。
其他参考文献由任课教师另外布置。
填写人:仲富兰 审核人:严三九
课程编号:S0102120501005 课程名称:民俗传播学
课程英文名称:On folk-culture communication
学分:2 总学时:40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文学与传媒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民俗传播学的对象与任务;2、民俗文化传播的历史记录;3、相沿成习与传播风行;4、民俗传播的一般特征;5、约定俗成的口语传播;6、民俗中的体势语与肢体语言传播;7、民俗传播与主体心理积淀;8、民俗禁忌与传播心理;9、语言为本的传播流向;10、维系家国的传播调节;11、采风问俗的谣谚传播;12、宗族与家族的祠堂传播;13、周期循环的传播方式;14、民俗信仰的传播架构;15、储存扩散的传播体制;16、力度受制的传播流程;17、大众传播时代的民俗传播;18、关于民俗传播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讲授,使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对民俗传播学,特别是民俗与大众文化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对之有正确的认识和批判。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民俗学和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采访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考试方式及要求:论文考查。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本课程前置课程为本科段的《民俗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仲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江苏苏州张家港市长江保坍实业有限公司招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探讨TPACK理论在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度工程硕士复习提分资料(名校卷)附答案详解.docx
- 江苏苏州张家港市长江保坍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VIP
- 2025江苏苏州张家港市长江保坍实业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Oxford学习策略量表(SILL).doc VIP
- 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桌面应急演练评估表.docx VIP
- 麻醉患者的护理(护理课件).ppt
- 广汽本田-奥德赛-保修手册-锐·畅享版-GHA6480BAC6AHEV-奥德赛(混动版)维修保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