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pptVIP

点击下载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与实践 ——池塘生态安全养殖理论技术与模式 谢 骏,王广军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三、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四、“十三五”规划 目 录 池塘养殖是我国渔业主要生产方式 淡水养殖产量70% 占养殖鱼类76% 占养殖总量43% 水产品总量30% 1647万吨占: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引自Yoram ,2012)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当池塘产量高于333公斤后,池塘中藻类就不起主导作用了,看水养鱼就逐步失灵。 养殖区域 主产 地区 池塘比重 产量比重 亩均 产量 区域性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带 鄂、湘、皖、赣、苏、浙、沪 55% 51% 428 水域面积广,气候适宜; 代表池塘养殖总体水平 珠江三角洲 粤 11% 17% 706 ?河汊纵横,气候温暖,生产周期长; 形成“精养、高产”模式 黄河沿岸地带 鲁、豫、宁、陕 10% 8% 396 ?气候适宜,地域差异,土壤保水性差、盐碱 东北地区 黑、吉、辽 7% 5% 360 ?气候寒冷,土壤肥沃,“低投、低产”模式 西南地区 川、黔、滇、渝 7% 5% 325? ?依山泉、水渠而建;山地围塘,沙石土筑塘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而我国池塘养殖平均单产水平处于相当高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珠江、长江、黄河流域的池塘平均产量500kg,整体基本超过333Kg水平。 微生物群落取代藻类成为池塘主角;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传统池塘养殖核心技术“看水养鱼”基本失灵 结论:中国池塘以藻类调控为核心的“看水养鱼”技术基本失灵。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2、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1、有机碳 CO2 7个无机碳 1个无机氮 藻类 2、无机碳 池塘总碳 池塘总碳下降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2、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仅20-25%蛋白质被鱼类吸收利用 75-80%的氮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水体中 超高投入导致池塘超高负荷 134.4kg-504kgN/亩.年 氮日增加量3.24mg/L2mg/L (1kg饲料被鱼摄食排泄到水33.6g) 亩产2000公斤饲料氮投入每天超标50%。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2、碳氮失衡是池塘生态系统崩溃的关键 高产养殖饲料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偏低,氮排放日日超标 池塘氮素升高 池塘总碳下降 池塘碳氮失衡 N C 倒藻、微生物结构异常发育 池塘系统崩溃、鱼病爆发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以上两方面问题致使养殖者转而依赖化学药物杀菌维持生产,药残事件此起彼伏,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一、池塘健康养殖的理论发现 1、BFT技术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该技术由以色列科学家于90年后期提出,在对虾和罗非鱼方面应用; 我们引进、吸收后进行了多样性机制探讨; 也探索出大宗淡水鱼鲤科鱼类中的应用模式。 2、拓展池塘生物膜技术 不同生物介质提供的生物附着长面是不同的: 湿地与天然植物:5m2/m2 生物生长物体(如绳索类材料):50m2/m2 蜂巢型人工载体:88 m2/m2 阿科蔓生态净化基:245 m2/m2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二、新生态养殖技术 3、正在探索微电解技术 池塘有机物沉淀; 水中重金属降解; 嗜氢微生物启动(下行效应) 模式、草鱼与南美白对虾分区搭配模式(完成专利1件); 三、新的生态模式 1、鱼虾配养模式 草鱼与鳜搭配模式; (完成专利2件) 2、利用草鱼饲料解决池塘碳源的添加鱼—鱼套养模式 三、新的生态模式 区域化安全养殖模式 草鱼养殖池塘 加州鲈、鳜 养殖池塘 杂交鳢、虾 养殖池塘 象草种植 在南沙基地、中山水出综合站实验效果: 1、养殖用水三次利用,零排放; 2、解决某些鱼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3、养殖水中降低亚硝酸的有效手段‘ 4、饲料多次利用。 草鱼池塘面积:杂交鳢池塘面积:象草池塘面积=1.3:1:1.1 三、新的生态模式 3、新的零排放模式 国家渔业方针的重大转变 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 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重,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随着我国渔业方针的转变,作为目前世界鱼类蛋白主要生产方式的我国鱼类池塘面临重要升级转变。 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生态、安全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 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 请提出宝贵意见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