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doc
教案1—《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
教学目的:掌握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0世纪以来,人类对地球本身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尤其在60年代,出现了现代地球科学的革命。
一、地球的构造
地球物理学家们利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的内部和地壳的状况。地球每年都会因大地震而震撼十几次。地震产生的波穿过地球,也会穿过地核,地球表面的另一面的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里已经包含了地球内部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推论。这种方法使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从一个盲目猜测的阶段提高到一个科学测定和理论推理的阶段。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不同,地球剖面可以分成不同的圈层。地球中已被认出来的有七个明显的圈层,A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大洋下的地壳大约五公里厚,大陆下面的地壳大约三十五公里,而高原和山脉下面的地壳更厚,青藏高原处的地壳大约是70—80公里厚。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莫霍面把地壳与下面的地幔划分开,地幔被分为B层、C层和D层。地幔再往下就是地核了,在地幔和地核之间是第二个不连续界面—地核边界,是由奥尔德赫姆和古登堡发现的。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液态)、内核G层(固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
1、大陆漂移
本世纪初,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是有关全球范围的大陆构造学说,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大陆固定论。经过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及后人的不懈努力与完善,现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运动已成为共识。
韦格纳是德国的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他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够拼合起来,又了解到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因此开始思索大陆是不是会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1915年出版了《海陆起源》,这是地质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阐述了大陆飘移说的基本思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泛大陆,周围是原始海洋。大陆地壳的硅铝层由于均衡作用,象冰山一样漂浮在重而有塑性的大洋地壳的硅镁层上。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大约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欧洲分离,逐渐形成大西洋。非洲一部分脱离亚洲与古印度陆块分离,形成印度洋。南极洲、澳洲脱离亚洲和非洲并且分开,印度陆块向北漂移与亚洲大陆块相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美洲向西漂移,前缘受阻于洋底地壳,挤压折皱成科迪勒拉—安第斯山脉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脉也是由于大陆向赤道漂移挤压而成。大陆漂移时,洋底地壳的阻力会形成岛屿串。韦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震动了地球科学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冷缩说,地槽、地台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场论战就此展开。192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研讨大陆飘移学说,展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要点有: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大陆何时漂移?如何漂移的?以及大西洋两岸相似的真实性。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其一来源于地球的自转,其二来源于太阳和月亮的吸引所产生的自东向西推动的力。但是一些学者经过计算认为,这两种力都远不足以推动大陆的漂移。韦格纳的观点受到大陆固定说的学者们的猛烈攻击。韦格纳为了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1929年和1930两次率探险队前往。1930年11月1日是韦格纳的50岁生日,因大风雪队员们已断粮好几天了,他冒着风雪给队员们运送给养,但是一去不再复返,第二年在雪原里发现了他的遗体。从那时到50 年代中期,大陆漂移说几乎销声匿迹。但是仍有一些人坚持漂移学说,美国的霍姆斯在1928年提出了“地幔对流说”,他认为放射性物质的蜕变热能够使地幔保持可塑性而发生对流。地幔流在上升时迂到大陆壳层就向两边流去,巨大的力量将陆块扯开并使之分离随地幔漂移。当两股地幔流相向汇合并向下流动时,挤压力和向下运动的力使陆块下沉,变成海洋和地槽。地幔变成了带动大陆的“传送带”。霍姆斯对自己的假说没有信心,说这只是“纯属臆想的概念”。他的假说发表后也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受到许多人的指责。事隔不多久,他的“臆想”的证据竟然在海洋里被找到了。
2、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
人类对海洋及海洋地质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19世纪的有名的几次海洋综合探险调查,迅速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1871年“猎犬号”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环球探险,1872年“挑战者号”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探险,围绕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几个方面对三大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写了50卷调查报告。这是海洋地质学长足的进步。二次大战以后,海洋地质学成了热门,深海探测技术迅速发展。海洋地质学广泛的使用了回声探测技术、水下电视、红外照相机及立体摄影等。现代深潜器一般都配备了摄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名词性从句解析.doc
- 启通宝业务数据接口通信协议new.doc
- 吴玲玲——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doc
- 吵架后解决办法.doc
- 吸声隔声材料.ppt
- 吸附剂-煤质柱状活性炭.ppt
- 员工满意度与服务质量的关系.doc
- 员工满意度调查设计方案.doc
- 咖啡的流轉與近代文明.doc
- 品牌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的制胜法宝.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