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四期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2年 6月
鮑照紀遊文的寫景藝術及其成就
郭乃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講師
摘 要
鮑照者,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雖沉淪下僚,生不得志,然詩、賦、駢文皆不
乏名篇。在南朝「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的文學風潮之中,其〈蕪
城賦〉為六朝抒情小賦的名篇,對比廣陵城之昔盛與今荒,興發盛衰無常之感,
藝術技巧傑出。另外有《登大雷岸與妹書》一文融情於景,以漢賦鋪陳和誇張的
手法,表現跌宕絢麗的風格。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鮑參軍集題詞》嘗評
其文:「鮑文最有名者,蕪城賦、河清頌及登大雷岸書。南齊書文學傳所謂『發唱
驚挺,持調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殆指是耶?」〈河清頌〉雖具典雅瑰麗
之色,實為歌功頌德之作,真正有價值的文章,當推〈登大雷岸與妹書〉與〈蕪
城賦〉。本文將以此二篇一探鮑照「其性沈摯,故即景命詞,必鈎深索異,不欲猶
人。其姿雄渾,故抗音吐懷,每獨成亮節。」的風格與技巧。
關鍵詞:鮑照、辭賦、寫景文、寫境、造境
- 85 -
86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四期
一、前言
劉宋文學以山水見長,擅於圖寫形貌。《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
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
1
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元嘉年間,鮑照(約 415-470 )的詩歌在
2 3
謝靈運 (385-433 )「芙蓉出水」的清新可愛 ,和顏延年 (384-456 )「錯彩鏤金 」
4
的雕繪精巧華麗中「總四家而擅美,跨兩代而孤出。」而其辭賦更是造詣深厚,
唐.劉知幾 (860-721 )曾評:「至若鮑照,文宗學府,馳名海內,方於漢代,褒、
5
朔之流。」 《史通》論其名望,與王褒(73-49B.C. )、東方朔(161 ?-93B.C. )
等賦家並列,成就可觀。本文就其佳作〈登大雷岸書〉、〈蕪城賦〉,分析寫作風格,
並兼及其它作品,以確立鮑照在紀遊文的寫景藝術與成就。
〈登大雷岸書〉作於宋文帝元嘉十六年(A.D.439 ),臨川王劉義慶出任江州
刺史,鮑照獻詩被擢為國侍郎,秋天前往江州,路經大雷岸所見。清.孫梅(?
-1790 )評曰:「若乃趙至〈入關〉之作,鮑照〈大雷〉之篇,叔庠擢秀於桐廬,
士龍吐奇於鄮縣。莫不摹山水,繪烟嵐,列土毛,覃海錯,跌宕以行吟,迤邐而
6
命筆,實皆記體。」將此篇與趙至(約249-289 )〈與嵇生書〉、吳均(469-520 )
〈與宋元思書〉、陸雲(262-303 )〈答車茂安書〉並列為遊記之佳作,這些作品在
描摹山水、彩繪雲霧之際,所述遍及穀桑海產,漫遊吟誦之時,辭采奔放,體現
7
了該時代「善制形狀寫物之詞」的文學風格,為摹景名篇。而蕪城者,廣陵城,
今江蘇省揚州市。曾為先秦吳國之據地,西漢吳王劉濞之都,南朝宋文帝元嘉二
1
〔南朝梁]劉勰:〈明詩〉,清黃叔琳注,《文心雕龍》(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0 年 1 版,
1978 年 9月 14版),卷 2,頁 2。
2 〔南朝梁]鍾嶸:《詩品》,見《四書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據學津討原本校刊),卷
上,頁 5。
3 同前註,卷中,頁 4。
4 同前註。
5 〔唐]劉知幾:〈通釋〉,《史通》(臺北:里仁書局,1980 年),頁 239。
6 〔清]孫梅:〈記〉,《四六叢話》卷 2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年),頁 371。
7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頁 11。
- 86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