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一卷)
铀矿地质分卷 Progress Report on China Nuclear Science Technology (Vol.1 ) 2009 年11 月
江西德安彭山岩体铷的赋存状态研究
1 1 2
谢小占 ,赖小华 ,潘家永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广东 佛山 528000 ;
2.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抚州 344000 )
摘要:通过对德安岩体铷含量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铷有以下分布规律:(1)铷富集带严格受内接触带控制,与中
细粒花岗岩关系密切。(2 )铷与萤石矿关系密切,有萤石矿的地方,其周围岩体中铷含量也高。电子探针结果表明,
Rb 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钾长石和云母中。德安岩体为花岗岩体,岩石为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致密块状
构造,长石和云母是花岗岩中是最常见的矿物,铷在花岗岩中长石与云母中富集,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关键词:铷;电子探针;花岗岩;赋存状态;彭山岩体
彭山岩体位于江西德安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相接地带之中生代“江南碰
撞剪切混杂岩带” 的北部边缘,偏扬子板块一侧(江西省地质矿产局九一六大队,1986)。而作为主体
的花岗岩体隐伏于彭山穹窿构造北段近轴部的转折位置。近年来,在该区开展的一系列国土资源大调查
项目,相继在岩体周边发现了以锡、铅、锌、萤石为主的数十个大中型矿床(江西地质调查院,2001 )。
在平面上形成了以岩体为中心,各类矿产围绕其分布的“晕圈式”的格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
察开发局九一六大队研究得出矿区隐伏花岗岩体内接触带富含Rb2O ,品位在0.1%~0.27%之间,均
达到伴生矿床工业品位,如果能够查清Rb2O 的赋存状态,可大大提升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因此,
本文对德安彭山地区大屋村萤石矿矿区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取样,采用电子探针手段来研究铷的赋
存状态特征,并对铷在岩体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1 区域地质概况
彭山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地带——江南碰撞剪切带的北部边缘(图 1),区内的
构造较为发育,主要分为基底构造与盖层构造,基底构造主要呈NE 与NW 向分布(周开朗等,1986),
少数形成于晋宁期,多形成于印支-燕山期。而盖层构造则以穹窿构造为主体,这是一个由彭山穹窿褶
皱、环弧状层间重力滑动断裂、放射状断裂组成,形成于燕山晚期的大型构造系统,其上有喜山期
的南北向深断裂纵切。
区内出露的地层较为齐全,基底以双桥山群的浅变质岩为主,震旦系至中三叠纪地层不整合于基
底之上,主要以陆表海、陆缘海及泻湖、潮坪相碳酸岩为主,常含碎屑岩及泥岩,由于晚三叠纪及
下侏罗纪地层缺失,白垩纪及第三纪陆相红层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区内的岩浆岩种类较多,由于燕山晚期区域上主压应力方向从早期的NWW-SEE 转向了NE-SW ,对
早期形成的 NE 、NEE 向断裂进行剪切、拉张,使深部岩石发生了熔融,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
运动,形成了以彭山隐伏岩体为主体,各种中基性小岩体绕其分布的格局。隐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
特征表明(卢树东等,2005 ),它是一种过铝、富硅、富碱、贫钙的钙碱性重熔花岗岩,岩体的形
成对区内“晕圈式”分布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构造以彭山穹状褶皱为主体,南北向伸展的短轴背斜,面积约180 余平方公里,呈椭圆形,长
作者简介:谢小占(1985-),男,新疆奎屯市人,学士,助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559
轴近南北,短轴近东西,长宽比约5:4 。为一正地形穹状环弧状山系,地貌形态与穹状褶皱形态相近。
褶皱核部为震旦系,于刘家山、舍里凹一带地形的切割,剥露出中元古代地层。翼部由寒武系--奥陶
系组成,最外层圈为志留系。北东部地层倾角15°~30°,西部及南部地层倾角一般为20°~35° 。
由核部向翼部、由北向南、由浅至深地层倾角由缓变陡。穹窿东西北三面为环弧状层间滑动断裂带,
南侧是一个长期活动的东西向高塘—瑞昌路口断裂(图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