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 页码,44/79
啡),产妇身高K160cm:者注药7.5mg,身高160cm注布比卡[习lOmg。
切皮以及术毕记录呼吸频率和麻醉阻滞平面(麻醉阻滞平面用针刺法评定):产妇不适主诉(包括恶心、
呕吐、内脏牵、拉痛、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尿潴留、头痛、皮肤搔痒和恶心呕吐
等)及术后疼痛开始时间。
2结果
2.1A、B两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9±4(岁)和28.5±5(岁),身高分别为l
著性差异。
2.2术中由于低血压或手术操作引起疼痛主诉的病例数别为26例(A)和13(B)例。
2.3术后开始疼痛时间分别为8±1h和9±6h,A组最长为28h,B组最长时间为30h。
2.4术后A组产妇有18例发生恶心、呕吐。B组有3例发生。
1l和T12。
2.5两组产妇最高麻醉面积均为T4。术后2h阻滞平面消退情况分别为T
2.6两组病人间术中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均无差异。两组产妇无一例发生产妇例仰卧位低压综
合征。
3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因麻醉平面较难控制、麻醉维持时间有限且有术中低血压和术后头痛等并发症,所以
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由于穿刺针的改进,术后头痛已很少发生。而且由于长效局麻药的应用,蛛
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时间也从原来的几十分钟延长为几小时,足够完成剖宫产手术。
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局麻药用量仅为连续硬膜
外阻滞的1/lO,故胎儿体内的药量也相应减少。其次,由于剖宫产多为急诊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
醉技术简单,起效时间快,比硬膜外阻滞更适合于剖宫产的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质量要高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研究发现在择期剖宫产病人中,选用12.5mg布比
卡因的蛛网膜下腔阻滞和[80~lOOmg布比卡因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均有50%病人有内脏痛,多由于阻
滞不完善或单量;增加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药物浓度。解决方法包括:蛛网膜下加用小剂量阿片类药或
增加局麻药剂量;增加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药物浓度。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用To.2mg的吗啡,所以
在研究中产妇术中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不适的病例数要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时的病例数。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连续硬膜外阻滞无法取代的优点,即技术简单、起效快、作用完善、
术中舒适,术后镇痛良好,是理想的产科麻醉方法。
口腔含漱利多卡因抑制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研究
滕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277500)王开祥邓燕刘伟
目的:比较观察全麻病人常规诱导前口腔含漱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H
择期普胸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I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a异丙酚2mg/kg、芬太尼2
果:病人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I组在插管时和托管后2min:跤插管前差异有非常显著升高(P
03—10一27
f口7
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 页码,45/79
明显的抑制作用。讨论:全麻诱导气管常引起剧烈的应激反应,其潜在危险性早已为人所知。许多学者
观察到气管插管时的操作刺激可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突增,认为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与交感活性增
高有关,血儿茶酚胺浓度可作为直接指标。置喉镜与插管咽喉、 气管粘膜的刺激信号首先经神经末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本研究结果证明口腔含漱利多卡因,既能达到完
善的口咽喉表面麻醉作用,又能避免常规咽喉雾时,因喉镜挑起对舌根、咽壁及会厌感受器刺激而引
起的应激反应。利多卡因通过咽呼吸道和气管粘膜的吸收稳定神经细胞膜,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导,减少伤害性刺激的产生和传入,从根本上抑制应激反应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期应扩
反应,提高了气管插管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