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陕西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中青铜器微量元素的研究.pdfVIP

陕西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中青铜器微量元素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6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陕西地区土壤埋藏环境中青铜器微量元素研究 黄薇1,刘成1,崔强2 (1.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2.敦煌研究院,莫高窟) 摘要:陕西地区的青铜嚣资源丰富,尽可能多的提取青铜器包括的历史信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之一。基于上述目的,本文拟将陕西六个地区的古代青铜器残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离子体质谱 仪(ICP-MS)测得微量元素,首次对比青铜锈蚀产物中的微量元素和包裹土中的微量元素,得出大 量精确的测量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青铜器的出土地域信息.基本判别出微量元素与埋藏地域之间 的耦台关系,探讨青铜器锈蚀与埋藏土壤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壤特性、青铜器腐蚀特征所提供的各 种信息,尝试寻找出青铜器出土地域特征的判别方法,并试图建立其科学的界定标准。 l前言 陕西地区古代青铜器众多,青铜器考古研究中诸多疑难问韪没有解决,迫切需要加快研究 的深度。建国后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受经济条件限制,有些出土的古代青铜碎片数量大,没有 逐一标号,保存古代青铜残片的环境恶劣,保管不规范,出土时地层和时代清楚的碎片也出现 无意问被混乱,给今后重新整理这些碎片造成了极大困难,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古代青铜 器残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建立古青铜器标本库可以抢救部分古文化资源。 国内外关于青铜器锈蚀产物的主要组成、腐蚀形貌、形成机制及腐蚀机理已经做了很多研 究.但在青铜器腐蚀产物分层形貌以及青铜本体、锈蚀产物和包裹土的三者所含的微量元素与 青铜锈蚀之间的研究还很少。 在我国,最早开始注意到青铜器锈蚀与埋藏环境特别是与土壤有关系的应该是对铜镜表面 的研究。中国学者梁上椿早在50年代发表的论文中从化学角度分析了铜镜表面颜色、状态及埋 藏环境——‘‘干坑”或‘冰坑”之间的关系…。 80年代中期以来北京钢铁学院认为“黑漆古”存在于某些铜器表面,特别是铜镜表面,而 这些铜器多m土在我国南方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土壤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的游离态 离子和腐殖质对铜器的作用最显著。土壤中的腐殖质可与金属离子、金属化合物起作用而生成 金属一腐殖酸复合体,其中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使铜镜表面生成氧化物和铜 被腐蚀而随地下水流失,锡的氧化物难以被有机酸溶解而保留在铜镜表面,导致富锡的‘.黑漆 古”表面的形成‘“。 真正明确论述到青铜器腐蚀与土壤关系的是铁付德先生。他认为,研究文物埋藏期的环 境.土壤的理化特性,为我们解释两个不同地区出土青铜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特征,提供可 能和依据。若了解了青铜器腐蚀与环境的关系,就不难解释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特征,比如有的 铜锈呈暗红色、黑色而有的则呈暗绿色、棕绿色等。若环境中不存在可溶盐类或含量很少,腐 蚀就仅限于浅层的铜合金腐蚀,色泽黑中透微黄色。当腐蚀环境中存在较高含量的氯离子、硫 陕西地区土栩阻—l环境中青铜器微●}元素司I巴 .67. 酸根离子等,青铜器就会进一步腐蚀,生成孔雀石、碱式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等复杂的混合物, 表面显出腐蚀较重的现象01。 近年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宝鸡周原出土的青铜器做了深入研究。对出土现场的土壤样 品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电阻率中等大小,多孔且含一定量的水分及可溶盐,为青铜器产生晶间 腐蚀提供了外部条件。但地下埋藏环境往往相对稳定,使腐蚀速度极慢,从而避免了文物的完 全损害…。 他们又对天马一曲村周代晋国墓地铜器出土地点土壤进行分析,测量电阻率属于中等腐蚀, 土壤腐蚀性较大。同时尽管当地的土壤呈碱性,但M91土壤电阻率的数值却较小,其氯离子含 量远远高于其它墓葬,器物的锈蚀产物中富含氯离子,因此保存状况也较其它墓葬出土青铜器 较差。晋国墓地土壤中含硫酸根离子较多,导致器物的锈蚀产物也有较高的硫酸根离子含量,有 部分硫酸盐锈蚀物呈粉末状”1。 2实验部分 本次实验所用样品采自陕西省延安、甘泉、商洛、汉中、洋县、安康等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残片及包裹土。 2.1实验测试的仪器和参数 测定采用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ICP- MS为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的Agilent7500a,该仪器独有的屏蔽炬(ShieldTorch)可明显提高 分析灵敏度。 2.2分析方法 1)将样品置于烘箱中,于105。C烘干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