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三 第9课 六国论(苏教版必修2).ppt
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的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文章开篇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正面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3.注重语言的锤炼和变化 例如,作者在写六国并力向西,秦人势必陷于困境时,用了“食之不得下咽”,表现出秦人极端紧张的心态,含蓄生动,还带点幽默味道。再如,“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是对偶,又是互文,使得文字简练。 课内素材 苏洵在《六国论》中阐述赵国灭亡的原因时,记叙了赵国同秦国作战的五次情况,赵国的大将李牧面对强敌,奋起抗秦,取得了二败三胜的战绩。后来秦国再次大举来犯,李牧从容指挥,接连击退秦兵。但这时赵王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死了抗秦的主帅李牧,秦兵乘机大肆进攻,终于灭掉了赵国,邯郸成为秦国的一郡。作者慨叹赵国用武而没有坚持到最后。 应用角度:“坚持才会胜利”“用人不疑”“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善始更要善终”“居高位者不能听信谗言”等。 [应用片段]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鲜活素材 “称”爱情 按照民间习俗,结婚前先订婚,通 常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订婚礼金。而在山 东菏泽,时下的订婚礼金水涨船高,某 些地方订婚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 (约13万元),市民大呼订婚订不起。 [热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房价的疯涨,人们的婚姻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切向“钱”看齐!原来多数男女谈恋爱只谈感情,很少谈家庭经济、父母地位等。然而,现在则恰恰相反——男方在城区没有房子坚决不嫁;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不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子产生“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思想观念。这种不健康的思想必将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这显然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吗? 董 鸥 关于六国破灭的原因,老苏的观点很明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言以蔽之,“赂 秦”也。对这一观点的论证,似乎也不失严密和客观。其然乎,其不然乎?笔者以为,从表象上观之则然,追根溯源则不然。赂秦,确确实实地发生过,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形象中也不乏深刻,赂秦之害可见 一斑,但若因此而断定六国即亡于赂秦,似乎还是停留在表象。土地乃立国之本,赂秦者怎会不知?知而为之,或者甘心灭亡,得过且过;或者迫于情势,被逼无奈。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者,战国之雄也,赂秦自然是“为秦积威之所劫”,积威者何?实力也。实力不济于是赂秦,这才是灭亡的深层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山东诸国,不乏忠智勇武之士,更有合纵之策,如能真正联合六国之力,“并力西向”,何惧一秦哉?因此认为实力不是问题,合纵之策不能行之,“纵散约败”,才是破灭的根本原因。这同样只看表象而不究根本。七雄纷争,连横和合纵都只是权宜之计,六国之间一时主张合纵,也免不了各怀鬼胎。因为对韩魏这样的弱国而言,合纵而灭不了秦,岂不给强秦以亡己的借口?若灭得了秦,则齐楚代之,还是免不了一个“亡”字;再者,西面而抗秦,未必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从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六国的最高理想,在于扩张自己一国的实力,而手段无疑是获得土地和人口,这就导致了六国间的勾心斗角,战多和少,只有到了强秦威胁而无可奈何之际,才想到合纵以求自保,由此观之,合纵的破产乃是必然,六国之败,实力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那么秦之实力何以强于山东诸国呢?我看,一在于地利,二在于政策。“崤函之固”给秦安定以求发展的条件,而发展的关键还在于人事,那就是政策。自孝公以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经过前后十多位国君长期的苦心经营,秦终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后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而六国疲于战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16 化学与技术.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2 离子反应.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4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5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7 电解质溶液.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8 电化学.doc
- 2010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考点9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doc
- 2011人教大纲版高考化学题库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doc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6课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二 第8课 图片两组(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4课 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5课 听听那冷雨(节选)(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6课 金岳霖先生(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7课 亡人逸事(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8课 祝福(苏教版必修2).ppt
-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册语文课件:专题四 第19课 边城(节选)(苏教版必修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