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与电子全息针灸 (1).pdfVIP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与电子全息针灸 (1).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测量数据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报 ,本研究认为现行针灸骨度将古代天突到剑突 的折量起点从剑突尖改为胸剑结合中点,但相应的折量寸未做相应的调整,导致与实际 测量结果不符,建议将骨度折量寸表中的“胸骨上窝 (天突)→剑胸结合中点 (歧骨)9 寸”、 “剑胸结合中点 (歧骨)→脐中 8寸”的折量点由剑胸结合中点 (歧骨)改为剑 突尖。 根据经测量得到印证的《灵枢 ·骨度》人体特定部位骨度间的比例关系,提示我们 可以通过测量身体同一部位常用骨度及某骨节的实际距离,折算出该骨节的骨度尺寸, 新增骨度髌尖-髌底2 寸的可靠性通过本次测量得以验证,即属于此例。 本研究通过测量还获得了许多有价值和意义的数据,但由于测量例数仅100例,较之 一般人体测量学的要求,在测量人 的数量、地域代表性、年龄段 (儿童及老年人未测) 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研究结论的进一步形成,此外,还有许多有意义的骨度 项目,受经费等 制尚未开展,都有待今后通过更大样本和范围的人体测量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5-6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李锄.骨度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9-32 [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2 [5]姚臻祥,等.女性乳房形态研究.临床解剖学杂志,1987,5:47 [6]赵炳章,等.女青年乳房的形态调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7 (2):106 [7]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中国人解剖学数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 [8]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16 [9]王勇. 经穴定位分歧的基本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2:28-29 [10]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23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与电子全息针灸 郑明德 作者简介:郑明德 (1945-),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高级顾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特别助 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电子针灸首席科学家。E-mail:zmd@ 164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体全息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国内外关于局部人体全息理 论的论述,提出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的观点,接着利用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结合中 经络和针灸理论,探讨电子全息针灸应用的优势及其科学原理,进一步确定电子全息针 灸对传统针灸疗效的等效性和发展,并结合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对电子全息针灸的发展 作出展望。 [关键词]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经络;穴位;电子全息针灸 1 关于人体凸出部 全息论 1.1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概念 我们把人身体上凸出来的部位,像手、脚、鼻子、舌头、耳朵,还有男性的外生殖 器、女性的乳房等叫人体凸出部位。“全息”是从激光全息照相演绎过来的,激光照相的 任何一张碎片,都可以还原出被照物体的全部图象。“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 是说人体 的每一个凸出部位 (特别是耳、手、脚)都是人的缩影;都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 息及遗传信息。 1.2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的依据 (1)全息理论背景 中国古代 有“观耳诊病、观面诊病、观舌识病、观手识病”等,这些都是来源于 全息理论的思想。 关于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的研究古已有之,而在全新的科学架构下,现代人们又对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进行了新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获得了全新的 突破。 全息生物 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全息穴位的排布规律在很大程 度上遵循着由中 学所揭示的脏腑所主的部位或器官的规律,称为脏腑所主对应原则。 可以认为尺肤诊法及面部色诊法皆符合生物全息理论,属于全息诊法范畴,尤其面 部基本能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病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的完整的缩影,全身各系统的 疾病都可以在面部这一相对独立的部位表现出来。其实脉诊法也可以视作是古人所发现 的另一种全息诊法。脉诊法是将掌后高骨附近的桡动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正好分别对 应人体的上中下这样的全息关系,舌诊亦将舌体进行分部,分别对应各脏腑,可知其中 也包含着全息论的思想。 凡此种种不难看出,在中 学理论体系的诸多方面皆蕴涵着全息论的雏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