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 海南海口
973项目“重要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响与监控基础”(2009CBl19200)专栏
973项目“重要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响机制与监控基
l1
础(2009CB9200)研究进展
万方浩,郑小波,刘树生,张钟宁,谢松光,张桂芬等
2l世纪以来,中国开始着重于生物入侵的基础理论研究。如2002年设立了“农林危险生物
入侵机理及控制研究”,在此项目研究基础上,2009年再次设立了“重要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影
响机制与监控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对重要农林物种入侵的生态过程与机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本项目以外来物种入侵的实时预警监测和有效控制为总体目标,着重于重大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
与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监控基础研究,从个体/种群、种间关系、群落/生态系统三个
层次深入研究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所必需解决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种群形成与扩张、生态
适应性与进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发展入侵物种监控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目前,在
入侵物种的形成、灾变机制及其控制的科学基础方面取得了突出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1)发现
了烟粉虱隐种之间生殖上完全隔离或基本隔离,这一结果首次为“烟粉虱复合种群包含隐种”这一
复杂的自然现象提供了生物学证据,从而使烟粉虱的系统演化和分类研究向前迈出了里程碑的一
步;2)完成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基因组的比较测序和基因注释,发现松材线虫存在705个种
特异基因,一些基因家簇如果胶酶基因家簇存在明显的基因扩张,为从全基因组解析入侵松材线
虫致病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研究有助于理解松材线虫入侵与成灾的机理;3)阐析了入侵物种维
持与获得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与土著物种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与入侵种成功入侵的
关系,丰富了入侵生物学的遗传多样性与奠基者效应和“前适应性”理论,明确了入侵物种的传播
扩散路径.为实施入侵种的狙击和生态调控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4)阐明了大豆疫霉对我国
大豆的寄主适应性进化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为我国大豆抗疫霉菌的品种筛选和区域化作物
布局提供了依据;5)证实了入侵种与土著种形成互惠共利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共生生物促进”
假说和“返入侵”假说;61证实了入侵植物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土
著种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入侵物种典型的自我促进式入侵机制;7)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系
统对入侵种抵御能力的差异及恢复能力,解析了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对入侵种的抵御作用。为入
侵物种生物防治和生物生态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8)阐明了入侵物种生物生态控制机理.提出了
B型烟粉虱、Q型烟粉虱、松材线虫、紫茎泽兰等的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收到了显著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生物入侵:基础研究;生态影响:监控基础
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亚硝基-2-萘酚与三辛基氧化膦协同萃取镧系离子的研究.pdf
- i-RCOOR-%2cM%2fE-型化合物中羰基的-%2717-O-NMR化学位移的研究.pdf
- 10年冰雹云冰雹形成物理机制与防雹效果研究.pdf
- H、He离子注入LiTaO3表面改性的研究.pdf
- 21世纪初期治愈白血病%3f——白血病研究回顾和展望.pdf
- 薄层层析法监测邻苯二甲醇合成反应地研究.pdf
- LD泵浦连续波Cr%3aLiSAF激光器地研究.pdf
- 北京地区生殖支原体分离培养与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pdf
- 肠道致病菌初筛鉴定一管六用培养基地研究.pdf
- RTM专用低粘度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pdf
- 草酸根桥联的钆-铬六核双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的研究.pdf
- Co%2fSO-%2c4--%272--%2fZrO-%2c2-催化剂上CH-%2c4-选择还原NO地研究.pdf
- SW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中的价值.pdf
- 不同变性剂对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构像影响地研究.pdf
- Cu-Na-A%2cCu-Ca-Na-A与Cu-Ca-A分子筛的ESR研究.pdf
- PbS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表面的研究.pdf
- β-榄香烯联合DC%2fDRibble疫苗促进脾细胞增值与活化的研究.pdf
- 50例脑梗塞恢复期血液磁极化疗法观察的研究.pdf
- 丙烯酸丁酯和D120的乳液共聚和共聚物的接枝研究.pdf
- BRB-钨锗酸显色反应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