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间偃麦草新种质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GAV株系抗性研究.pdfVIP

小麦—中间偃麦草新种质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GAV株系抗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新种质对 大麦黄矮病毒(BYDV)一GAV 株系的抗性研究① 刘 艳 钱幼亭 梁影屏 孙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 用生物学和血清学(ELISA)方法测定了穿梭育种基地山西临汾、黑龙江哈尔 1 株系。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田间成株期抗性表现良好的104品系用ELISA法做室内苗期血 中5的F940325、D342、J98565—1三个品系均高抗BYDV—GAV。 El,ISA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 中间偃麦草GAV株系 dwarf yellow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禾谷类作物的病毒病,凡种植大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此病发生。大麦黄矮病毒主要存在于 寄主植物的韧皮部,罹病植物会出现叶片黄化、红化和植株矮缩等症状,光合作用与代谢 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抽穗与结实。小麦黄矮病流行年份,全世界麦区由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 黄矮病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首次发现以来,现已遍布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尤 以西北、华北冬春麦区发生危害严重。该病毒病只能由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根据不同种 中国特有的株系。 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矮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迄今在普通小麦中 还没有抗性材料,而在许多野生小麦近缘种中存在丰富的抗源。经鉴定,野生小麦近缘种中 间偃麦草(Thinopyrum L。为抗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合作研究,已获得了一批小麦一中间偃麦草的新种质。 ①本研究受国家“八六三”项目资助。 由于BYDV--GP、7株系是中国特有的株系,并自80年代以来,该株系一直是中国小麦 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i斥以我们用GPV株系进行人工接种已筛选出一批高抗BY— 上尹,且小麦一中间偃麦草睁)易位系对BYDV不同株系的抗性存在差异。为此从1996年开 始改用GAV株系进行人工接种,并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山西临汾、黑龙江哈尔滨等地设立 了穿悛育种基地。现将上述两个麦区的BYDV株系检测结果以及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新种质 对B、fDV—GAV株系的抗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中5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郭黎元先生提供,陕7859E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所提供,供试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新种质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研究获得。 1.2传毒介体与毒源 graminum 麦一■又蚜(Schizaphis avenae Fab.),均采自本组实验田,并纯化成无 phumpadiL.)、麦长管蚜(协c,rosiphum 毒虫,18℃、人工光照培养箱中饲养。BYDV—GAV株系毒源由本组分离并在黑燕麦上繁殖 保存: 1.3饲毒与接种株系鉴定以田间标样病症明显的叶片为毒源,剪成5cm小段分别放入3 个保湿培养皿中,在15 C黑暗条件下,用无毒Sg、Ma、Rp做为传毒介体饲毒2天后,分别 介体,接种到一叶期供试品种一[:。所有材料接种3天后,用1:1000的敌敌畏杀虫。然后移入人 000Lx,温度18。C,16h/日。 工光照环境箱中生长。光照25 1.4 各样:1晶0.D值。 1.s田间成株期测定待鉴材料均为粒播,分蘖期人工接种GAV株系,以Sg为传毒介 体,旧间接种方法详见钱幼亭(1986)的报道。按国际统一的分级标准将病级分为0--9级, 0、1.2级为田间成株期抗病株。 匡:1结果 2.1穿梭育种基地BYDV流行株系的监测 2.1.1生物学鉴定从来自山西省临汾等地的92份标样中共检测出黄矮病病株70份,其中 合株系7份,分别占总数的6】.4%、14.3%、10%;从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等地的75份标样 主,兼有GPV株系和混合株系的存在。 2.1.2 10株标样均与GA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