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蚕业发展状况及高寒地区育种技术探讨.pdfVIP

内蒙古蚕业发展状况及高寒地区育种技术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蚕业发展状况及高寒地区育种技术探讨 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发展蚕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也适宜柞蚕 生长。开展蚕业生产五十年间,先后培育出扎兰屯 1 号、扎兰屯2 号、呼伦贝尔 1 号等适宜 北方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品种,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生产及育种技术。现将内蒙古柞蚕发展 状况及高寒地区育种技术做一下探讨: 1 蚕业发展状况 1.1 蚕业起步阶段 1958 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扎兰屯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蚕业实验站(现呼伦贝尔市蚕业 科学研究所前身),同年试养柞蚕一举成功;从此拉开了内蒙古蚕业生产的帷幕;在内蒙古东 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凡有柞林资源的旗、县,相继建立了蚕业管理机构, 并于 1960 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蚕业学校”。初始阶段,养蚕所需蚕种全部从外地购入, 蚕业技术及产量处于低水平。 1.2 曲折的发展经历 五十多年来,我区的柞蚕生产是呈波浪式发展的。在开创蚕业的前两年,仅呼伦贝尔年 均养蚕量就达到了5641 把。但因没有适宜的品种,未能全面掌握保种、制种、病虫害防治等 技术,致使产量、效益较低。到60 年代末,年均养蚕量降至733 把。70 年代,养蚕数量又增 至2000 多把,蚕业生产进入了平稳上升期。1980 至 1985 年间,全区养蚕量又有下降,如通 辽市仅剩一个县养蚕几十把。1985 后,茧丝市场原料日益紧缺,导致全国范围的抢购蚕茧, 出现“蚕茧大战”,各地又开始恢复蚕业生产。1989 年时,全区共放养柞蚕3324 多把,其中 呼盟2824 把、兴安盟450 把、赤峰市50 把,通辽市尚有少量放养。 1989 至1993 年,我区养蚕数量从1989 年的3324 把,下降至不足2000 把。1994 年后, 随着蚕业综合利用途经的拓展,以及国内外对茧丝需求量的增加。茧丝价格暴涨,柞蚕茧从 1990 年的每公斤2.9 元增至 10 元。因此,出现了新一轮的“蚕茧大战”。个别地区不符实际 的盲目开发柞蚕生产,在缺乏养蚕技术,养蚕用林树龄过大的条件下,指令性的大面积批划 蚕场。更有甚者借养蚕之名批划蚕场,砍伐树木,买卖资源。结果,毁了林却将恶果归于养 蚕名下。所以,一些地区禁止开展柞蚕生产,使柞蚕业蒙受不白之冤,因此,柞蚕业遭受了前 所未有的挫折。 1.3 茧丝加工生产状况 50 年代后,全区相继建立了扎兰屯丝绸厂、赤峰市平庄丝绸厂、阿荣旗缫丝厂、赤峰平 庄丝绸厂等五个茧丝加工企业。扎兰屯丝绸厂是五家丝绸厂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技术力 量及设备较好的一家。80 年代时与国内同类厂家比较也处于领先地位。阿荣旗缫丝厂有柞绵 条和缫丝两条生产线,“特漂柞绵条”产品获国家专利。鼎盛时期,两家工厂曾每年为国家创 168 汇 400 多万美元。就是因为养蚕数量的大起大落,原料茧短缺,导致上述五家茧丝加工企业 在90 年代后相继倒闭。 1.4 科技支撑作用为蚕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自1959 年以后,从辽宁、山东省引进了青黄1 号、克青,胶兰等柞蚕品种为试材,先后 选育出了扎兰屯 1 号、扎兰屯2 号、青绿、白茧等适合我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品种,创建 种茧一次入库、塑料纱产卵等生产技术。1967 年阿荣旗建立了柞蚕实验种场,以后兴安盟的 科右前旗也建立了柞蚕种场,结束了我区养蚕用种全部依靠外购的历史。制定了《柞蚕种繁 育及检验规程》,建立了柞蚕母种、原种、普通种三级繁育体系。柞蚕生产在科技的支撑下, 蚕茧产量也从最初的平均单产60kg 提高至1100kg。 1.5 建设生态蚕业 稳步推进蚕业发展 1998 年全国性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家加大了实施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调整农村 产业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给柞蚕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蚕业人及时转变观念,提出“建设 生态蚕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1 年以来,全区柞蚕生产量在逐步恢复,现在全区年柞 蚕放养数量在4600 把左右(卵量约27600kg ),其中呼伦贝尔市年均养蚕数量稳定在4000 把, 兴安盟 300 把左右,赤峰市与通辽市约 300 把。柞蚕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综合利用途经的 进一步拓展,使得柞蚕业的整体效益不断提高。 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与广袤的自然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有柞林面积约207 万多h ㎡,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