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显徽学报 J.Chin.Electr.Microsc.soc
19(3):317~3182000年 317
阿齐霉素抗弓形虫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张健宁 吴 洁。 陆方贤 周丽玲卢 勤 王 玲王海琦
(南京医科大学电镜室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市鼓楼医院妇产科,南京210029)
J、导致畸胎、
弓形虫病是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孕期感染弓形虫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o
早产、流产和智力低下等不良结局。目前通常采用磺胺与己胺嘧啶治疗.由于这类药对胎儿有不
良刚作用,故急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虫药物。本实验对阿齐霉素抗弓形虫的作用进行了超微结构
的研究。
率实验采用猴肾细胞培养后感染猪弓形虫NT株,并在感染弓形虫前后分别以0.1pg/rnJ、
lpg,,ml及10pg/ml阿齐霉索作用于培养的猴肾细胞,同时设无药对照组,在37℃、5%Co。中培
养24~48h后取细胞以2.5%戊二醛固定.?分别按常规制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标本.并进行电
镜观察。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以1pg/m1及lopg/ml阿齐霉素作用的感染弓形虫的培养细胞中,弓形
虫体大多细胞器退变、崩解,一些虫体已呈无结构的团块状位于纳虫泡中,也可见有的虫体崩解
呈絮状(圈1)。然而宿主细胞细胞器结构尚好。o.1pg/m1阿齐霉寨作用的染色培养细胞中弓形
虫的分裂增殖较未加药物的对照组减少,一些虫体中出现许多太小不等的泡样结构(图2)。未加
药组培养细胞内多数细胞有弓形虫分裂繁殖(图3),虫体多分布于细胞浆中的纳虫泡内,常见一
个纳虫泡中含多个虫体。含虫的细胞常见胞体肿胀,细胞器、细胞棱被挤压,有的细胞器变性,细
胞崩解。
扫描电镜下见各组培养细胞贴壁生长,呈多边形,胞核部位隆起,细胞突起多,未加药组标本
中多见弓形虫附着于培养细胞上(图4),虫体呈松子状头端较尖形态饱满,可见一些弓形虫的头
端与培养细胞膜融合,正在侵A细胞,加0.1pg/ml阿齐霉紊的标本形态与对照组相似,加1pg/
m1以上阿齐霉素的标本特别是加药10pg/“d组可见弓形虫在培养细胞上的附着减少.一些弓形
虫出现虫体皱绾(图5)。
弓形虫病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磺胺、乙胺嘧淀,该药对动物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特别是
妊娠早期不宜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阻断细胞内寄生虫棱酸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虫体的生长
和代谢,可能成为孕期阻止弓形虫传播给胎儿的有效药物。Araujo口3等曾报道阿齐霉紊这种大环
内醣药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抗弓形虫效应。chang口1等以3H—UdR渗入感染弓形虫的体外培养细胞
的方法,经放射量测定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齐毒索细胞内弓形虫增殖的作用。但阿齐霉紊
则无特异性的杀死弓形虫的效应。
车实验结果显示1pg/m1阿齐霉素对入侵前的弓形虫体有一定作用,引起一些虫体皱缩似
乎牯附和侵人细胞的功能也有所降低。1腿/mI阿齐霉素对培养细胞内虫也有一定抑制增殖的作
用,而对宿主细胞结构损伤不显著.这与Chang的报道基本一致。然而本实验在高浓度时(10pg/
m1)可见培养细胞内弓形虫明显受损,发生坏死崩解。这与Chang等的实验有所差异.这可能与
所采用的虫株对药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或者与所用培养细胞的种类不同有关。因为有实验证实对
太环内酯类药物需渗人细胞内才能发挥抗弓形虫的作用[‘’5]。本实验结果提示,阿齐霉隶对弓形
虫有抻制作用,而对宿主细胞损伤小,高浓度似乎有杀伤弓形虫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A
电子显散学报J.chin.Electr.Microsc.soc.
318 19(3)一317~3182000年
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海琦,等.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7,17(5):433—438.
F D s.Antimicrobialand
[2]Araujo
G,Guptdl J 755—75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