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催化剂袁征 907
CO偶联临氢反应Pd系催化剂的XPS研究。
何绯“+ 高正虹2宋瑛1许根慧1
(1.天津大学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2.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天津300072)
在CO气相催化氧化偶联制草酸和草酸酯过程中,反应原料气CO来源于工业发生气或生产尾
气中的CO气,其中的杂质气体氢气可能对CO偶联反应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
性。I查文利用xPs及氩离子溅射等技术,对CO偶联反应与临氢反应中催化剂的化学状态进行表征,
从吊探讨临氢反应中催化剂失活机理,为工业应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实验部分
ESCA
1600 System光电子能谱仪,并用氩离子交替溅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深度剖析,得出元素的价
态比及随溅射深度而变化的定量曲线图。
2结果与讨论
本文分别对CO偶联反应及临氢失活反应的催化剂表面进行了XPS表征,得出Fe与Pd及N与
的2.3增加到4.6。为考察铁元素增加的原因,用XPS-离子溅射的方法对临氢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
进行深度剖析,得出催化荆表面Fe元素与Pd元素的纵向含量分布,见图1。图1中表明,在临氢反应
中铁从催化剂的内部向表面迁移,而钯的变化趋势比较小。进一步对催化剂表面Fe2p3/2和Pd3d的峰
Time(s)
Sputter
图1临氧反应Fe、Pd深度剖析结果 图2 CO偶联(a)和临氢反应(b)Pd3d峰的解叠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539—01-01)
com
**通讯联系人:何丑},Tel:(022Email:hefei30@hotmail
90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
的价态存在(图3(a)),左边出现的峰是Fe2+的携上蜂。临氢反应后,钯仅有Pdo(图2(b)),没有pd2+。
铁以Fe2+和Fe抖两种价态同时存在(图3(b)),左边出现的峰
是Fe”和Fe”共同的携上峰。
根据催化剂的XPS表征结果及氢气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可以初步分析催化剂I临氢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H:存在
下,反应物亚硝酸乙酯优先与H。反应生成副产物乙醇,从而消
弱了主反应。大量副反应的发生又引起催化剂中助剂Fe元素
从内部向表面迁移,造成催化刺表面的活性组分Pd相对含量
大大减少,此时生成乙醇的副反应也受到抑制,因此在氢气对
反应性能的影响的实验中发现临氢反应5h后,cO转化率、草
酸二乙酯选择性和空时收率均达到一稳定值,它代表催化剂临
氢失活后的相对稳定状态。文献03中认为,Pd系催化剂上C0
偶联制草酸二乙酯的反应机理属于氧化一还原类型:具有氧化
性的反应物亚硝酸乙醇首先在括性组分Pd。上吸附,促进其分
解,同时将Pdo氧化为Pd”,形成烷氧基钯(Ⅱ)络合物,随后
C()插入这一络和物中,形成双烷氧羰基钯(Ⅱ)络和物,此络和
物不稳定,再进行还原消去反应,生成产物草酸二乙酯,同时完 圈3 CO偶联(a)和临氢反应(b)
成活性组分Pd的氧化一还原循环过程。因此在cO偶联反应催 Fe2p3,3峰解叠
化剂的XPS表征中,观察到Pd元素是以Pd
9与P酽+形式共存。CO偶联反应系统中有H。存在时,
由文献o“3可知,Hz在大部分过渡金属及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均可被吸附,而且通常为解离吸附,
因此反应系统中H。在活性组分Pd元素及助剂Fe(主要是FeO)表面均可形成吸附,由于氢分子体积
小,这种吸附可进入到催化剂内表面,Hz一旦在内表面与FeO形成解离吸附,则形成的金属氢化物
可在低活化能条件下发生迁移,由催化剂内部向表面迁移,这种迁移有利于副产物乙醇在催化剂表面
的生成。因为反应物亚硝酸乙酯的吸附是发生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Pd元素上,所以它的分解产
物NO和烷氧基均在催化剂表面,烷氧基优先与迁移到催化剂表面的金属氢化物反应,生成乙醇,或
者说这一生成乙醇的反应速度更快一些,因而消弱了烷氧基对Pdo的氧化及CO的插入反应,即生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u(NO-%2c3-)-%2c2--EBU%2fCDU-H-%2c2-O三元体系的等温溶度(30℃)与新相研究.pdf
- 丙烯酸系热熔压敏胶粘剂地研究.pdf
- 1%2c2%2c4-三唑基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pdf
- Re(Ni%2cCo%2cMn%2cTi)-%2c5-合金(Re%3dLa%2cCe%2cPr%2cNd)交流阻抗谱研究.pdf
- r-Al2O3合成条件地研究.pdf
- α-甲基苯乙烯活性阳离子聚合研究.pdf
- PVDF高频动态聚焦换能器地研究.pdf
- 298.15K下LiCl-Li-%2c2-B-%2c4-O-%2c7--H-%2c2-O体系LiCl的活度系数与缔合平衡研究.pdf
- TiO2%2fSiO2的制备和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研究.pdf
- MH/Ni电池负极材料探究-II无钻稀土系储氢合全探讨.pdf
- (高清版)DB50∕T 1008-2020 柑橘蜜蜂授粉技术规程.pdf
- (高清版)DB50∕T 1023-2020 优质地方鸡林下养殖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50∕T 1025-2020 杂交狼尾草窖贮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50∕T 1031-2020 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指引.pdf
- (高清版)DB50∕T 1079-2021 厚颌鲂人工繁殖技术规范.pdf
- (高清版)DB50∕T 1084-2021 蔬菜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50∕T 1092-2021 速溶茶粉生产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50∕T 1106-2021 瓜类蔬菜(黄瓜、苦瓜)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 (高清版)DB50∕T 1056-2020 党政机关物业管理服务规范.pdf
- (高清版)DB50∕T 965-2020 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技术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