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pdfVIP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9, 44 (2): 167177, www.c hinbullbotany .com doi : 10.3969/j.issn.1674-3466.2009.02.004 .研究论文.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 * 江建华, 洪德林, 郭媛, 张启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10095 摘要 粳稻穗角小的品种产量高而品质差。谷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都有关联。为培育产量与品质相协调的品种提供相关遗 传信息,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和弯曲穗品种C堡及其重组自交系34 9个株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 分析了穗角与谷 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对7个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穗角与粒厚、长厚比 和宽厚比均无显著相关, 而与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个谷粒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2 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千粒重、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4个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粒宽、粒厚和长宽比3个性状 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关键词 相关性, 遗传分析, 谷粒性状, 粳稻, 穗角 江建华, 洪德林, 郭媛, 张启武 (2009) . 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 植物学报 44 , 167-177. 粳稻不同品种成熟时有直立穗和弯曲穗2种穗型。 传, 有观点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Mc kenzie 通常以穗角的大小来描述成熟稻穗弯曲的程度。穗角 a nd Rutger , 1983 ; 石春海和申宗坦, 199 5 ; 马丽莲 是指剑叶叶枕到穗尖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一般 等, 2006), 以加性效应为主(熊振民和孔繁林, 1982 ; 认为穗角在0°-40°之间的品种为直立穗品种, 在40°- 符福鸿等, 1994 ; 石春海和申宗坦, 19 95 ) 。也有观 50°之间的品种为半直立穗品种, 穗角在50°以上的品种 点认为谷粒性状是由多基因和主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 为弯曲穗品种。生产实践中, 穗角小的直立穗品种产量 并在第8 染色体上发现了1个控制粒重性状的主基因 较高, 但品质较差, 如江苏的镇稻8 8 、浙江的丙 (X ie et al., 2006), 在第3染色体上发现1个控制粒长 8979 、东北的辽粳5号等; 穗角大的弯曲穗品种品质较 性状的主基因(W a n et al., 2006) 。So ng等(2007)在 好, 但产量较低, 如从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越光、日本 第2染色体上发现并克隆了控制粒重和粒宽性状的1个 晴和江苏的盐粳系列等( 吕文彦等, 19 9 7 ; 杨杰等, 主基因GW2 。该基因对细胞分裂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1999) 。然而, 这种现实中观察到的穗角与品质性状和 其功能的缺失导致细胞数目增加, 颖壳增大, 灌浆速率 产量之间的关系, 是无意中选择的结果还是两者之间存 加快, 从而增加粒宽、粒重和产量。但以上对谷粒 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已有研究发现, 在未经穗角选 性状的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籼稻品种上, 以粳稻品种 择的群体中, 粳稻穗角只与品质性状中的粒长和长宽比 为对象的研究只有零星报道(李余生等, 2006), 而且是 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江建华 对临时性分离群体进行的分析。本文报道了粳稻直 和洪德林, 2007; 江建华等, 2007), 说明穗角与品质性 立穗品种丙897 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后代衍生的 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有关穗角与谷粒性状间的相关 34 9个重组自交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之间的遗传 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关性, 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粳稻 谷粒性状是水稻的重要经济性状, 与产量和品质有 的7个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