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闽台文化与教育之语言、教育、学术与文学艺术等.ppt
第五章 闽台文化与教育 第四节 闽台语言 一、台湾方言与闽南话的关系 1、占据台湾汉族人口70-80%左右的闽南人,所通用的闽南语属于闽方言的5大次方言一支; 台湾语种主要分为漳州语、泉州语、客家语、番语(林仁川),其中漳州、泉州语都属闽南语系,合客家语一起都属于汉语;番语主要为占人口少数的原住民使用。 闽南方言成为台湾通用语言,其十分通用的15音,就是根据闽南方言《汇音妙悟》《闽音必辩》《雅俗通15音》等而来; 2、作为官话的北方方言与福建一样,起着沟通不同方言区之间的准标准语作用。 3、台湾俗谚与大陆俗谚的关系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4、台湾语文论争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纠葛 (1)国语与台语之争 (2)汉语拼音与通用拼音之争 二、闽台方言与闽台文化(见《闽台关系》一书,P122-) 1、闽台方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操闽南话的福建人对台湾的移民及对台湾的开发。 2、闽台方言的一致性也可以体现在闽台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与继承性; (1)饮食文化的延续(宴席的12或18道菜); (2)建筑风格的相似性(骑楼与大厝); (3)一致的习俗惯例(普渡); 由此可见,闽台方言并非仅仅是一个语言的问题,在更为完整的意义上,是一个文化问题。因此,尽管闽台方言流行于闽台之间,但其在更深的层面上已固化为文化系统,即一种方言文化,而所有由此形成的生活样式,都带有这种语言思维的烙印。 第四节 闽台文学 除了民间习俗、信仰的俗文化交流与互动外,作为精英文化的文学艺术的交流更是例证了两岸历史联系的整体性。 一、闽台文学的历史 1、福建早期文学以神话传说为主 2、晋至隋唐五代文学,以唐五代为盛,主流为现实主义和避世者寄情山水之作; 3、宋代文学盛世,诗、词、文学评论等成就斐然 (1)既有以君臣唱和、粉饰太平的西崑派代表——杨亿 (2)亦有感情真挚、内容丰富的诗文革新运动作家蔡襄; (3)开一代词风的柳永; (4)抗金抗元文学已在福建出现; (5)宋末元初的遗民文学; (6)文学批评中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系统最高水平的诗歌理论专著; (7)朱子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提出“文以载道”之说; 4、元代文学 (1)隐逸诗人 (2)闽中四名士——卢琦、陈旅、林泉生、林以顺 (3)宗法唐诗的复古倾向 5、明代文学 (1)福建文学上的复古——以推崇唐音、唐调“声调圆润、格律整齐”为主的诗歌,逐渐形成闽诗派或晋安诗派; (2)文学创作理论兴起,其中李贽是中国通俗文学最初的研究家和批评家; (3)抗倭抗清抗荷文学; (4)遗民文学; (5)小说杂记; 6、清代文学 (1)台湾文学开始崛起; (2)反抗殖民侵略的文学出现; (3)近代翻译文学兴起; (4)闽籍同光体文人; (5)小说 二、台湾文学的发展 1、 神话传说早期文学的见证; 2、明清易代,遗民文学传入台湾,开启了台湾文学的发展之路; 3、清政府统一台湾后,两岸声气顿通,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其标志之一是文学主题的拓展; 4、日据时期台湾爱国文学表达了台湾与祖国的血脉渊源; 三、闽台文学亲缘与精神传承 1、闽台文学的历史渊源 2、儒家教化:闽人对台湾文学的开发 3、反抗异族入侵:闽台文学的战斗传统 4、闽台互动:闽台新文学的精神传承 台湾新文学运动发端于日据时期,大约在1923-1930之间;它是中国文化的扩展,是在中国文化薪火传承基础上,台湾文学所具有的民族传统意识和台湾乡土意识的统一。在直接层面上,台湾新文学是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大陆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文学论著及文学作品也被介绍到台湾; 5、从方言到民俗:闽台文学的地域呈现 6、历史新篇章:闽台文学交流的新拓展 第五节闽台戏剧与音乐 一、戏曲 莆仙戏(莆田、仙游一带)、梨园戏(俗称七脚戏、七色戏等,晋江一代流行)、歌仔戏(芗剧,诞生于台湾,流行闽南芗将一带)、高甲戏(闽南方言区流行)、闽剧(又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区及闽北、闽东一带)、布袋戏(掌中木偶戏,流行于厦漳泉一带)、傀儡戏(提线木偶,闽西和闽南一带)、皮影戏(皮猴戏,流行于漳州、漳浦、诏安一带)、车鼓戏(车鼓弄,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等 二、曲艺 南曲(又称南音、南管、南乐等,流行于闽南、台湾、香港一带)、锦歌(流行于厦门、晋江一带)、北管(北曲,流行于台湾和惠安一带,)、评话(清书,流行于福州方言区); 三、民歌 闽南语系民歌、客家语系民歌、高山族民歌、畲族民歌 四、器乐 福州十番、闽南十音 第六节 闽台宗教 一、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 1、移民潮将福建宗教带进台湾; 2、台湾的宗教礼仪大多源于福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