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的研究思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思考 王永霞,朱明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摘要:中医药从整体上、及多靶点干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优势,但同前 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和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心衰中医辨证规律、诊断标准、疗效评价 标准不统一、研究设计质量不高等,目Ij{f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是中医药防治心衰研究的重要内 容。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医药,思考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被誉为2l世纪心脏病学的最后一个大 战场,是心血管事件链的最后阶段,HF的发病率高、再住院率高、死亡率高,是世界范围 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壮界1j生组织统计,慢陆I:壤往脚的忿扁率为1州五%,65 岁以L达到酗%,其忿静铆引呜坳旷储且厩f舌差,病死率极高’与脚自沣}}仿,4年死1:牟约500/$,5 年死1:≥争哒67%,严重蝴l;l死I:绛涧高达50嗜¨。 理想的HF治疗策略不但要控制HF症状,更霞要的是能改善HF的预后。从.卜-世纪晚期 对HF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晕点已从单纯血流动力学障碍转向与神经内分泌机制密切相关, 治疗策略也由传统的心衰常规治疗一强心、利尿、扩血管,被以神经内分泌拈抗剂为主的新 的“常规治疗”或“标准治疗”所取代。尽管HF的化学药物治疗取得了很人进展,但总体却不能 阻挡心衰的进行件加霞及改善预后,近年出现的左室辅助泵、心肌同步化治疗、心肿联合移 植以及人1心肿辅助循环治疗虽为HF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但昂贵的费用却阻碍了其临床 广泛应用。凶此研究心力衰竭的预防和诊治措施,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心血管临床医学面临 的霞人课题。 在我困,中医药已经成为心衰综合治疗的晕要手段之一,并有相当部分j卤人要求接受以 中医约为土的治疗。中医约凶其从整体辨证论治、药物品种多样、多靶点-l:预、毒吊0作用小, 故埘慢件心衰在摔制症状、改善_预后、加速减撤具有毒剐反应的西药、以及在调掺病人机体 的免疫功能、减少心衰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方而其有独特的疗效和优鳄。研究表明中 医约治疗心衰有其独到之处,其特点和优辨uJ‘概拓为以下几点:从整体水平卜.认识心力衰竭 时患者的疚j丙状态,滓怠心脏病变与其它脏器的关联,治},时强调A按针刈病程中的订候农 现,采用补偏救弊、扶I卜祛邪的多种措施,以恢复机体自身的I卜常生理功能.增强抗痫御邪 能力为土要宗旨。中医学这种特有的诊治理念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有着承 要意义。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所表现的喘息、心悸、痰饮、水肿等证候有午l:f的绛验。纤过反 复实践所确立的许多f‘tf£方约.罕今仍!ul示着良好的疗效,特别是神!改善疗状、提高,li活质 量、防止病情反复方而。随着!li物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方剂和约物的作用机制通过现代 约妇!研究被发’见年ll阐明,为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治j,提供依据。与西约的专+‘性约理机制相 比,中约及je组l成方剂的最人特性就是其约理作_}lj的多靶点效应。 但冈中陕吐候系统是一个II线性的多维多阶的复杂系统,.}}j线性耐『究的办法无法真正来 规范它;LfJ陕临床.j:所町能遇见的证候馅况是动态的、多变的、复杂的,辨证也小能是一种 由符种jt体证候与l临昧表现之间币纯的线性l}X系,冈此日前临眯与刎究L{·对心农的矸ff芟分 类、证恢命名、证候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均小统一,且缺乏严格的双盲、对j{c_c、多L卜心、 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这种证候概念的长期不统一与证候诊断的长期不规范,已经成为中医临 床疗效客观评价与中医走向世界的瓶颈(不仅是心衰研究),凶此应首先开展心衰中医证候 规律研究。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心悸、怔忡、水肿、咳喘、心痹等病的范畴,是本虚标实证候,其 病涉及心、肺、脾、肾等多个脏腑,由于脏腑虚损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而血瘀、水停、痰浊 等有形之邪又各异,因此心衰时的本虚与标实以及脏腑病位之间的组合极为复杂,很难用几 个固定的证型加以规定。目前对心衰病机演变及辨证分型认识各异,疗效评价标准亦不统一。 辨治方面: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心衰分为5型,2002年修 订为7型Ⅲ: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 朱文锋教授主编的国家标准《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将心衰分为心阳气虚证、心肾阳虚证、 阳虚水泛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等六型pJ。虽然心衰辨证分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