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及性读物的编辑责任——以《李清照诗词选》为例.pdfVIP

试论普及性读物的编辑责任——以《李清照诗词选》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普及J生『读物的编辑责任 一 ~ 以 《李清照诗词选》为例 文/周桂峰 淮阴师范学院 普及性的读物所面对的读者 ,应该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广大人群。 他们不是专门的研究者,因而所期待的是科学性较高、知识准确的读物。 故周本淳先生曾专门撰文指出普及性读物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是不查对 起码的材料,想当然地乱发挥 ,有的是习见的成语也视而不见,弄得不能 自圆其说,有的穿凿附会,强不知以为知,贻误于人”l11。这贻误读者的后 果,不仪由于著作者本人失误造成 ,而且也应是编辑者把关不严所致。本 文仪以陈祖美 李清照诗词选 为例 ,分析探讨编辑的责任。 力求知识的准确性 一 普及性读物应提供尽可能准确的知识,而在 李清照诗词选 中却充满 了臆测 。 此书解释实际上存疑的李清照作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说 : “慵 : 。 一 一 ~ 蠹 懒。此系清照习用之字 ,如 庸 自梳头’、 玉‘阑干慵倚’等”; “清照词屡 叠-蠹 演韩健诗 ,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系演韩促 懒起 诗的 昨‘夜三更雨’ 1l 以下四句外,她的这首 点绛唇)),尤其是这五句更是对韩倔 偶见 诗的 秋‘ 誊 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的 精心 栝”; “以为此词非清照所作的另一根据是:词中的 倚‘门同首’等 。 ll 于 倚‘门卖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即使按照被人误解了的思路,如 王灼所指斥清照的: 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卷二),又可 从反面印证这类有涉于 阊‘巷 ’的 通‘俗歌曲’式的小词,正是出自一向爱赏 新生事物的李清照之手”。显然,这里注释者的错误没有得到编辑的重视, 56 。薯 或者说没有把好关。 非前不久还是太学的学官,当是赵的上司或 那就让我们来用事实说话 吧。第一条 老师。明诚不满足于梦境和父母之命、媒妁 说的是用词习惯。一个作家会有一些惯用词 之言,设法亲睹未婚妻淑姿,这是极有可能 语,但并不能确保别的作家绝不能有。更何 的;而对于尚在议婚期间的少女清照来说, 况 “慵”字在李清照词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 听说或猜到来 客‘’是未婚夫,其慌忙 和‘羞’ 说不上是 “习用之字”。 “慵”字在 全宋词 中 走开,顺理成章”。想象虽然奇特丰富,但 共出现348次,李清照词中仅两见 ,算上此 一 点根据都没有。作为编辑有责任维护读者 首也只三见 ;而与李清照约略同时的朱敦儒 接受 比较准确知识信息的权益。因为 点绛 词中凡九见,年辈早于李清照的晁补之词中 唇 一词历来作为存疑之词,并未论定是李 凡五见,苏轼词凡六见,晏几道词几十见, 清照的作品。故唐圭璋先生 全宋词 不收此 欧阳修词凡六见 ,柳永词凡九见 , “慵”字在 词 ,并曾专作说明: “明杨慎 词林万选 卷 以上各家词中似乎都可称为 “习用”。第二条 四,误收李清照一首 点绛唇 ……据((花草萃 解释从文理上就说不通。是的,李清照曾经 编 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I!】 在词中化用过韩促的诗,但并不能因此即认 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 亦将此首列为 “存疑 为是 “屡演”;即便真的 “屡演”,也不能一看 之作”,并云: “赵万里辑 漱玉集》云: 案‘ 到有人借用韩诗的意境便认为一定是李清照 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未知升庵何据? ’按 所为。在学术界公认这首词不能确定为李清 一 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 中 照作品的情况下 ,存疑显然是比较合理的作 国文学史》第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