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编 高巧苹.doc
主编 高巧苹
2011年8月18日
本班各位老师,大家好!由于我外出两周,近日才返兰,本职工作筹划不周,深表歉意。再一睹其他各班欣欣向荣、龙腾虎跃之情状,这种歉疚便又深一层。好在咱们班卧虎藏龙,大家各显身手,所以也是风光无限。
兰州市2011年市级骨干教师线下集中培训班级与地点安排
初中语文班:
培训时间:2011年8月19日-21日,共两天半,8月19日8:30报到。培训地点:兰州66中(兰石中学)
辅导老师:高巧苹(11中) 郭致顺(22中)?? 班 主 任:县晓晴
兰州市2011年市级骨干教师线下集中培训线下作业安排
?一、线下集中培训作业
1、提交1份本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2、提交1份公开示范课评价报告;
3、提交2篇有关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反思的论文。
二、作业提交时间
线下作业于2011年9月30日前提交。
三、作业要求
1、所有作业必须原创,发现抄袭线下考核不合格;
2、所有作业为电子版;
3、作业必须写清楚姓名、学科、学校;
4、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反思的论文须符合论文书写规范。
三、作业提交方式
通过电子邮件以附件方式发给远程培训网络平台班主任,具体安排如下:
初中语文
班主任:县晓晴? 邮箱:414042105@
从历史视角学小说、看世界、悟真理
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 马莹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鉴赏小说既要“走进去”,融入感情的体验,又要“跳出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关注小说的主题,既要放开学生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又要“回拢”文本,真正理解作者原创的意图。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的解读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本I”,作者据此创造出的作品是“文本II”。“文本II”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和学生头脑里的不同的“文本III”。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要老执著于自己的“文本III”,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
讲授《最后一课》时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此文中的爱国教育毋庸置疑,法国人民同仇敌忾,共抵外辱的行为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但看看背景: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虽然各怀鬼胎,但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场掠夺性的战争,在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场,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虽然普法战争是德国为完成统一及争夺欧洲霸权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俾斯麦使用了外交手段,诱使愚蠢的拿破仑三世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常说打架事件中先打人者不占理,法国就是那个先打人者,而且又是掠夺性战争,可没想到结局却是让自己由掠夺被迫变成了自卫!于是“同情弱者”是所有人的软肋,面对沦为亡国奴的法国人民,我们报之以更多的同情,更多的关注。所以当一学生提出法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这是他们咎由自取时,我吃了一惊!从历史的眼光看不正是如此吗?学生能站到普鲁士一方看问题,角度出乎我们意料,所以从社会历史视角分析问题,理性思考,这不正是我们要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吗?抓住这一小小的契机,我引导大家对战争的看法,对国家政府行为的认识,多国家尊严的认识,对和平的渴望,无形中从爱国上升到爱和平、爱世界,立意不更高吗?
当然普军防御胜利后,却继续向法国推进,包围巴黎,并迫使法国签订了割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朗的条约。从普鲁士方面看,战争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防御转变为侵略,进行一场带有掠夺和争霸性质的非正义战争,这点也是让学生明确了的。为此学生得出战争也得把个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啊!防御胜利了就行了,不要扩张,不要掠夺,宽容忍耐,点到即止,为此我还引申到我们的抗日战争,我们现在对日本的态度:历史不能忘记,但不能总在历史中生活!可学生们对此却好像并不赞同。看来对日本:理论上会说,情感上难说!
《孔乙己》赏析
榆中县新营学区 何清元
10几年前跟老师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今天读起来仍然是那么震撼人的心灵。它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下面谈谈我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部分(1-3):环境描写。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孔乙己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