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9年第1期 敦煌研究 NO.1.2009
113
(总第113期) DUNHUANGRESEARCH TOTAL
武威天梯山石窟文物的搬迁
张立胜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 兰州 730070)
内窖摘要: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之一,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得到史学界许多著
名专家的充分肯定。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50年代正式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后经专家呼吁,地方政府及文物部门
通过努力,部分文物已回归天梯山。并建立陈列馆展出,而石窟原址也得到初步修复保护,为天梯山石窟整体恢复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天梯山石窟;文物;搬迁;修复
中围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410612009)01一0033一05
期洞窟,开凿于北朝,第1、4、17、18窟开凿于北凉
一天梯山石窟在我国 时期,其余都是隋唐规制而经后世重修的。洞窟
石窟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内保存造像一百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魏、
隋、唐汉藏文写经和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公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它是我国早期石
里的天梯山上。这里峰峦耸峙,山路崎岖,登临艰 窟艺术的代表。据《法苑珠林》记载:“凉州石崖瑞
难,犹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分布在西南 像者,昔沮渠蒙逊以晋安帝隆安元年(397)据有凉
峭崖绝壁间,四周环山,林木葱郁,川流纵横,景色 土三十余载,陇西五凉,斯最久盛。专崇福业,以
宜人。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沮渠蒙逊时。《北 国城寺塔非久固,古来帝宫,终逢煨烬,若依立之,
凉录》载:“先是蒙逊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土南 效犹斯及。又用金宝,终被毁盗。乃顾眄山宇可
百里崖中大造形像,千变万化,惊心眩目。有土圣 以终天,于州南百里,连崖绵亘,东西不测,就而断
僧,可如人等,常自经行,无时暂舍,遥见则行,人 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有礼敬者惊
至变止,观其面貌,状如其中泥塑形象。人咸异 眩心目。中有土圣僧,可如人等,常自经行,初无
之,乃罗土于地,后往看之,足迹隐隐,今见如此。” 宁舍,遥见便行,近瞩便止,视其颜面,如行之状。
可见当时石窟规模之大及造型艺术之高超。北 或有罗土坌地,观其行迹,人才远之,即便踏地,足
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创修。据明代《重修凉 迹纳纳来往不住,如此现相,经今百余年,彼人说
州广善寺铭》记载,当时有26窟,在前古刹遗址有 之如此。”蒙逊所断窟,可能是以佛像为主的佛殿
“构材聚工,凿山架楹,筑宫于其间,凡八层,高十 窟。6世纪慧皎《高僧传》卷2《昙无谶传》记蒙逊
有六丈,有钟鼓二楼、两庑、山门”,还在“寺东高阜 为母造丈六石像云:“伪承玄二年(429),蒙逊济
处,建塔~座,高二丈三尺,壮观宏大”。经历代地 河,伐乞伏暮末于袍罕,以世子兴国为前驱,为末
震破坏,到解放初期,洞窟仅存16窟,大体为上, 军所败,兴国擒焉。后乞状失守,暮末与兴国俱获
中、下三层。最高层距地表约60米,是较早的一 于赫连勃勃,后为吐谷浑所破,兴国遂为乱兵所
收稿日期:2008—10一20
作者简介:张立胜(1952~),男,甘肃省武威市人.甘肃省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