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医
成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根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厚重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成
果,它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药养生等
等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具体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等多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其中又以儒家
思想为主体。儒家思想中的“仁”、“中庸、“天人合一、“执两用中”、“过犹不
及”等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
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构造了中医学的基
本框架。中医学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与儒学的关系。卜分密切。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
治阶级认定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学成为治世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儒家学者的人生最高目标。读书人把通经致仕视为正途,“学而优则仕”。但真
正能入仕为官者又有几人?一旦仕途不得志,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相者治世,医者救人,治世救人,都是儒家的人生追求。从医,是
儒者实现抱负的另一个选择。
儒家宣扬经世济国,崇尚孝道,所以在做种种入世事业的同时,也必须懂得
一些医道和养生之道。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就说学医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
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陈修圆也说,“为人予而不读
医书,即为不孝。”父母亲朋或自身疾病缠身的痛苦经历,也是儒者改儒业医的
原因之一。
由此,形成了中医学术圈中独特的群体——儒医。《宋会要辑稿》中称“伏
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
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了出身的医生。这些医家人文修养深厚,医
术精湛,具有较深的文史功底,且胸怀远大,医德高尚。
儒医大多精通六经诸子,因此对《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的理解和认
16l
识比较深入透彻,而且能引儒入医,融会贯通,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起到重要
作用。例如“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追求的是一种事物之间中正平衡
的状态。东汉郑玄说“名口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这说的是二种和谐
完美的状态。而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学说就是一种“中庸”思想的体现。“阴
平阳秘,精神仍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从“观过与不及之理”
诊治原则的确立,到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等等,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
的特征。
此外,儒家哲学中的“仁”的思想,对中医医德的影响甚为重大。所谓“仁
者爱人”,“仁”是一个广泛的道德观念,包含了珍爱生命、孝顺父母等美德。这
些思想被儒医很好的贯彻,提高了医德境界,形成了“医乃仁术”的伦理道德。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即说:“夫医之为道,君子J{j之以卫生,而推之
以济世,故称仁术。”古往今来的大医们,医德都十分高尚。如扁鹊活虢国太子
而不受金帛绘彩之赠;唐慎微为人疗疾不取一钱;庞安时为人治病,“活人无数,
病人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这些都是儒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生动体现。
儒医文学功底深厚,从医籍的整理注释,到著书立说,是中医学知识和经验
传承的重要力量。历代都有文人墨客亲自整理收集验方、家藏方的佳话,如陆游
的《集验方》、苏轼和沈括的《苏沈良方》等。宋代更是出现了由政府出而成立
校正医书局,校订了《素问》等一大批医籍,参与这项工作的人都是精通考据之
学与医学的儒者。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至今留传下来的中医古籍约有
万余种,这些都是儒医为后人留下的宝贵医学遗产。
综上,儒医这个特殊的中医学术群体,是联系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
纽带,他们的出现,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医学理论发展,
学术传承的重要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