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
——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1
岳永逸
一己I吉、Jl口
对于文化传承者而言,“祖师爷”亦常常称为“祖师”,指的是这些文化
传承者所信奉的开创其所操演的技艺、所从事的职业的活生生的‘‘人’,是
个群体阶序形成、行动交往基本准则的标志与象征。在一个群体的日常生活
之外,祖师爷是被众生敬拜、高高在上的神灵;在日常生活之中,祖师爷规训
着该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随处可感、随手可及的真实存在。因为常常与
特定行业或行当相关,从事研究的学者又将祖师爷称之为“行业神”。
l 本文的部分曾于2008年1月29I:1至2月1日在北京由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举办
的第四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岳文化与大众生活”上宣读,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贺学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的批评。文章的写成则源于中国民俗学
会秘书长叶涛教授的督促,正是作为此次会议主要组织者的他给我安排r这个题目,这促使
我终于成形了一个近十年来我一直感兴趣话题的思考。本文关于民俗研究的诸多基本理念
都深得恩师刘铁梁教授多年来的教诲与启发,凶此,本文是献给他的。赵旭东教授也曾对本
文的基本论点给予批评指正,尤其是他(2006)关于华北乡村庙会中的平权与等级的研究给
予我极大的肩发,直接导致了我关于似乎是表征阶序、等级的磕头同样暗含了平等的思考。
在此,一并对卜述诸位表示感谢。不过。本文的文责由作者自负。通过本文,我要进一步指出
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磕头的完全文本是阶序与平等的并存,公开文本阶序与
隐蔽文本平等之间则是相互涵盖的关系。未公开发表之前,请勿转载本文。
358
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
目前,关于传统社会祖师爷信仰各种形式的记述不少,但大多仅限于相
关的传说、故事,失之于简略,并少有系统的田野调查(如陈德来,1985;任
骋,1986;王作楫,2007),相应的研究则更少。就已有的研究而言,大多都
是以包括碑刻在内的文字材料为依据,结合相关的传说故事,进行溯源研
究,筒略地分析祖师爷的多样性、特点、发展及影响。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
的文化比较中,站在客位的视角,粗略地分析祖师爷对—个特殊的群体或行
业的整合、维系,以及在一个存在差序和层级的社会体系中提升群体社会地
面的功能研究是必须的,但远远未囊括中国传统社会丰富的祖师爷信仰之社
会实践与内涵。
本文的目的有三:1.以刘佳崇璋的祖师调查为例,说明祖师爷信仰调查
及描述应该有的方法与策略。2.主要以说唱艺人的祖师爷周庄王的信仰为
例,具体说明除了群体性的敬拜之外,以磕头为基本动作的身体实践的祖师
爷信仰在拜师、婚姻、表演、师徒关系等——一个群体日常生活——中的体
现。换言之,本文是将祖师爷信仰“还归特定群体日常生活”而非剥离其日常
生活进行研究。2在发现祖师爷对于一个以职业为纽带,由个体组成的群体
的日常生活的意义的同时,本文也欲顺着“中国民众信仰生活化特质”(岳永
逸,2008a)的思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同时意味着阶序和平等的祖师爷
既是行当中个体的思维方式与符号,还是一个群体和它所置身的整体社会的
“心态”或者说“心性”。3.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将进一步说明“作为主观感
受的民俗学”之可能性。
2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赵世瑜和邓庆平(2001)对鲁班信仰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的目的是“正
面分析作为祭祀组织出现的鲁班会的祭祀活动”,挖掘深层的社会意义,从而引发“对清代
至民初社会发育程度的思考”,这就使得对多个行业的祖师鲁班信仰的研究克服了单一溯源
研究及功能分析的不足,但也正是由于研究的是“鲁班会”,所以他们就格外重视群体性的
活动,个体被匿名化了。显然,这与本文所倡导的“重日常生活与个体”,尤其是从个体与群
体心态的视角来研究生活层面的祖师爷还是有着差别和方法论的不同。
359
东岳文化与大众生活
二、刘佳崇璋的《北京各行祖师调查记略》
具体身份仍不可考的刘佳崇璋,曾经对20世纪前半叶北京各行祖师进
行过系统的调查,并写有至少/\集的《调查记略》。但是,目前仅能在首都图
书馆看到《调查纪略》第八集的传抄本,图书馆检索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敢言善论--联合早报网的言论特质研究.pdf
- 高教管理“以人为本”三论.pdf
-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初论.pdf
- 关于税收代扣代缴制度的几个疑难问题探讨——兼论扣缴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单位”的税法学含义.pdf
- 关于网络赌博的刑法学思考--兼论赌博罪的立法完善.pdf
- 国际商事仲裁:一个民间法与国家法和谐互动的典型样本.pdf
- 和谐社会生态价值观的哲学反思——兼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及其启示.pdf
- 和谐社会刑事政策之补充——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论——兼与自首、立功制度之比较.pdf
- 荷兰城市交通系统体会%2c兼论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pdf
- 红山文化之乡、辽·金·北元古都文化之乡、昭乌达草原文化之乡——论赤峰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的区域特色与地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