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 贵州·贵阳2013年
C1
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的试验研究
向安乐,许远荣,黄锋,王树峰
(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宁波315101)
摘要:C80普通PHC管桩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应用范围广、沉桩质量可靠、工程造价
便宜等优点,已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港1:3码头等大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C100普通PHC管桩国内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还是一片空白,然而根据某些工程设计的
需要,在考虑桩身混凝土受剪和受压承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更高高强度等级的桩身
混凝土来支撑。因此研究C100免压蒸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在简化生产环节、降低设备投资、
节能减排,还能提高混凝土受剪和受压承载力设计的选型课题,这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
制桩在某些特定工程及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免压蒸;C100混凝土预制桩;试验及生产研究
1引 言
C80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二十多年来在预制混凝土桩生产企业都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免压蒸工艺技术在简化生产工艺和设备投入的同时,也减少了煤、天然气等
能源的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并能提高管桩、方桩等混凝土制品的耐久性与抗脆性,
这项技术在目前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都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该项
技术在我公司滨海新基地已全面进行批量生产和工程应用。
然而,根据国外如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几年对混凝土预制桩性能的研究表明,针对某些
特定应用工程,早已开展C100及更高要求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的研究和应用。
根据我集团公司技术中心2012年10月份至2013年4月份在宁波滨海基地试验室及生产
现场小试免蒸压(C80与C100)试验结果,结合宁波市象山某工程地质及设计情况的需要,
现已对其中试验数据和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研究出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预制桩的免压蒸技术的生产可行性,可作为公司对某些特定工程和地质条件的设计需要。
本文研究的C100免压蒸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的各项主要指标为:
1、预制桩混凝土常压蒸汽养护后放张脱模强度达到R脱≥90MPa以上;
2012浙G37对PHC管桩、PRHC桩、PHDC桩的出厂要求;
3、28天标准养护后混凝土强度等级达至1JCl05(R28≥105
Mpa)以上;
4、混凝土工作性能要好,坍落度控制在30~60mm,满足喂料浇筑及离心成型工艺要求。
2试验用原材料
(1)水泥:小野田公司生产的P.II5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61m2/kg,标准稠度用水
见表2。
表1水泥的强度 单位:MPa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3d 28d 3d 28d
35.1 66.4 6.6 9.7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 18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
“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 贵州·贵阳2013年
表2水泥的化学成分 单位:%
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检验,其性能见表3。
、、\ 指标 表3硅灰的主要性能指标
\ 指标要求 检测结果 备注
项目\、、~
S0。/%
C1/% ≤0.02 0.0l JC/T420检测
化学性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视角下的新产业园区空间组织探索--以南京软件园暨紫金(浦口)创新特区城市设计为例.pdf
- “且行且忆”%3a基于慢行观览体验的南通滨水地区城市设计.pdf
- “数字科学家”课程《Face+to+Face》的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pdf
- “数字水利”应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 “有机更新”理念在开发区转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pdf
- “知识驱动、工程导向、专业融合”的电工电子课程建设.pdf
- 《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制定说明及范例介绍.pdf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若干问题探讨.pdf
- 《金匮要略》网络课程的构建.pdf
- 《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修订中的几个问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