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修复再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3卷 综述
作者:姜晓丹综述 宋文光 徐如祥 李铁林审校
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营养因子在保护神经元存活并促进其突起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基因表达的时相变异,对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作用选择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大脑中,是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基底节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皮层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在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1 理化性质
1.1 分子量及分子结构 BDNF是Barde等1982年从猪脑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碱性蛋白,分子量为12.3KD,等电点为10,因其来源于脑组织,并可维持鸡胚感觉神经元的体外存活、促使其神经元出芽而被命名[1]。由1.5千克的猪脑中可提取该因子1 mg,其生物活力为0.4 ng/ml.unit。BDNF有两种不同的前体形式,分别是长链和短链前体,目前已知短链前体由249个氨基酸组成[2]。1989年,Leibroch 等人用鼠cDNA探针和Northern Blot方法分析发现,脑内存在着BDNF的mRNA,证实了中枢神经可以合成BDNF;同时发现BDNF与已知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构上有着极其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及相互关联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二者的肽链均由大约120个氨基酸组成 (约有55%~60%的氨基酸同源序列),其中的6个恒定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维持BDNF、NGF生物活性所必需的三对二硫键。由此提出,BDNF与NGF同为一个基因家族,并与后来以PCR技术鉴定克隆出的NT-3、NT-4和NT-5一起被统称为“神经营养素家族”[3,4]。以T-载体克隆法对人BDNF全长基因PCR产物克隆及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人BDNF基因全长共744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5]。BDNF所诱导的突触增强作用由cAMP介导的门控系统来调节[6]。
1.2 分布及来源 BDNF主要由脑组织合成,主要分布于CNS中。用BDNF mRNA分析技术表明,BDNF在脑中主要分布在海马和皮质,也存在于纹状体中。Wetmore等人[7]在实验中发现,海马有能与BDNF特异结合的编码trKB基因高度表达,海马锥体细胞核中有BDNF的存在;BDNF mRNA 在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皮质表现为阳性分布;在杏仁核、扣带回和内嗅皮质也散在分布着BDNF mRNA阳性细胞;由于基底神经核、中隔区、斜角带核内的胆碱能神经元胞浆中可见到BDNF而无BDNF mRNA表达,推测BDNF主要是在海马合成,之后被逆行运输到内侧隔区和斜束核、从新皮质逆行到基底神经核细胞,对相应部位的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和分化作用,同时也有BDNF被运输至海马神经元核中,反馈调节BDNF的合成。研究显示,海马中BDNF mRNA是由谷氨酰胺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活动来调节的: 阻断谷氨酰胺受体或激活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可降低海马、中隔中的BDNF mRNA水平[8]。
BDNF也存在于CNS的上丘及周围组织中。损伤后神经断端远侧部有较多的BDNF,提示雪旺氏细胞等支持细胞是应激状态下周围神经组织BDNF增多的主要来源。此外,Yamamoto等(1990) 证实,人类血小板中也含有BDNF,对于神经损伤部位的周围感觉神经元再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来源。
2 生物学特性及在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
神经营养素家族的生物学效应依神经细胞膜上适当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A、B、C来表达,trK B能与BDNF、NT-3和NT-4结合而活化,trK A结合NGF及NT-3 ,trK C则主要与NT-3结合发挥作用。BDNF结合trK B受体所体现出来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如下。
2.1 促进胚胎神经元发育分化成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维持DA能神经元存活 对BDNF研究较多的是它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改变和在帕金森病(PD)中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对病理行为的改善作用。Hofer和Knusel等分别认为,BDNF是一种允许特殊神经元存活的因子,它可刺激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增加多巴胺(DA)摄取活性。在CNS中,BDNF对基底胆碱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均有营养作用,在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发育中的CNS,其早期神经元在不同发展阶段总会产生相应的神经递质类型及其受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