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创建、发展与历史贡献.pdfVIP

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创建、发展与历史贡献.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创建、发展与历史贡献.pdf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6卷 第 1期(2015年):l3~27 TheChineseJournalforthe 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1.36No.1(2015) 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创建 、发展与历史贡献 刘心霈 吕凌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 摘 要 中山大学天文台是中国近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也 是中国人 自己建立的第一座天文台。该台于 1926年开始筹建,1929年正式落 成,在此后的二十多年 中,逐渐发展为一个集教学、观测和科研于一体的单位,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高校校办的天文台,它 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得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和人才的作用;注重 国际 合作与交流,借此获得外援 ,并且积极努力地推动 中国科学和国际接轨。中山大 学天文台的历史说明,在近代中国科学基础薄弱、内部环境不安定的情况下,将 科研和教学结合并建立广泛的国际联 系,对于当时的科研机构来说是一种成功 的尝试 。 关键词 近代天文学史 中山大学天文台 张云 中图分类号 N092:P1.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41(2015)01.0013—15 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天文台大多由外国人修建,如徐家汇观象台、青岛观象台等。这 些天文台站极少吸纳中国职员,其观测结果也不为中国所有。民国成立后,这些天文台先 后被收回,成为中国现代化天文台的一部分;同时中国人开始 自主筹办天文台,其 中建设 时问较早的有中山大学(以下简称 “中大”)天文台(封二)和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紫 金山天文台的前身,1928年筹建,1934年竣工)。后者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天文学的开端, 并已有专著详细记述…。然而对于稍早筹建和建成的中大天文台,学界的重视程度却明 显不足。作为地方上的科研机构,中大天文台未能获得如天文研究所一般充裕的资金、人 力、物力的支持,然而在困难重重当中,其创始人张云 (1896—1958年)根据有限的条件, 建成可供教学实习的天文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有计划地开展了变星观 测、太阳黑子观测、气象观测等多项常规观测工作,并多次代表 中国参与经度联测、13食观 测等大型国际科学活动,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从国际学术界获得了一定的专业支 援,逐渐成长为当时天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中大天文台还定期出版台刊,对天 文学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校天文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获得了大量实践 收稿 日期:2014.12.07;修 回日期 :2015—01一O2 作者简介:刘心霈,女,1990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天文学史;吕凌峰,1972年生,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天文学 史 、中西文化交流史。 l4 中 国 科 技 史 杂 志 训练的机会,多数成为优秀的天文学人才,如邹仪新 (1911—1997年)、叶叔华 (1927~)、 席泽宗 (1927~2008年)等,为当时和后来的天文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前人关于中大天文台介绍和研究比较简略 j,或未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6],347~349页;[7])。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史料,包括新近 发现的一些海外档案资料,试图厘清中大天文台的筹建与发展过程,详细考察其仪器设备 与工作成果,并将之与当时国内其他 自主天文台比较,以分析中大天文台的发展特点及其 历史贡献 张云与中大天文台的创建 中大天文台得以建成,其首任台长张云可谓居功至伟。张云(封二①),字子春,广东 开平人,1917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 j,1921年赴法 国里昂大学留学,1926 年获得天文学国家博士学位。l9留学期问,张云便十分关心国内的天文事业。他 曾受中 国天文学会创始人高鲁(1877~1947年)派遣,出席 1925年在英国剑桥召开的第2届国 际天文学联合会 ([10],28~29页),并因此结识了一批当时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包括 美国哈佛大学的沙普利(HarlowShapley,1885—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