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5卷 第 2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0I_35NO.2
2015年3月 J0um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Mal.2015
班固的 “赋颂”理论及其 《两都赋》“颂汉”的赋史意义
何新文,王 慧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 要:汉儒言 《诗》有 “美、刺”之义,影响至赋即为 “讽、颂”二端。西汉赋偏重于讽 ,东汉赋主于颂,而完成这
一 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生逢 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 《诗》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
等时代氛 围影响,作赋与论赋 皆以“颂汉”为 旨归,所谓 “述叙汉德”、“润色鸿业”、“光扬大汉”,不仅实现 了汉赋 由讽
而颂的转圜,也从此奠定了盛世而赋的“赋颂”传统,颇具 “赋史”意义。
关键词:美刺与讽颂;班固赋论 ;汉颂;《两都赋》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5)02-0136-07
汉儒言 《诗》,多持美 、刺之说。后世论汉代 况、屈原 “皆作赋以风”,批评宋玉及相如、扬雄等
《诗》学者,也大都认同这一特点。如郑玄 《诗谱序》 “没其风谕之义”。以上论者都是以 “讽谕”为标准
谓:“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 来评价辞赋的艺术高下。
其恶”。孔颖达 《毛诗正义》则解释说:“《风》《雅》 然而,当历史进入东汉前期,赋的创作及理论发
之诗,止有论功颂德、刺过讥失之二事耳”…弱。至 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就是班 固。
清程廷祚 《诗论》更指出:“汉儒言 《诗》,不过美、刺 班固生逢中兴之盛,既承儒学传统,又受社会清明、
二端”l2J。然而,若进一步考察,这汉儒所言 “美、刺 帝王倡 “颂”等时代氛围影响,作赋与论赋皆以“颂”
二端”,各家之说并不一致。比如同是一篇置于 为 旨归,从而实现了汉赋 由 “讽”而 “颂”的转圜,也
《风》诗之始的 《关雎》,《毛诗》说是颂 “后妃之德”, 由此奠定 了盛世作赋的 “赋颂”传统,颇具赋史
鲁、齐、韩三家则断之为 “刺”诗。《毛诗序》以美、刺 意义 。
解释作品的题旨,《国风》与二 《雅》之中,注明刺诗 一 、 班固时代的重儒尊经思潮与文学的 “颂汉”
132首、美诗35首 ,原本也是剌诗多于美诗。 之风
汉代 《诗》学的 “美、刺”理论,对于两汉赋创作 从光武至明帝、章帝的东汉前期(25—88年),
和评论的影响也存在或偏 “讽”或重 “颂”的差异。 是一个相对政治清平、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
如就作赋而言,西汉赋 自枚乘 七《发》以“要言妙道” 期,史称 “光武中兴”与 “明章之治”。这六十多年
戒膏粱子弟,已初具讽谏性质;接着,司马相如之赋 问,正是班固(32—92年)生活与创作的主要时期,
又 “曲终奏雅”,寓颂于讽;再到扬雄在成帝时奏 《甘 因此也不妨称之为 “班固时代”。这一时期,思想文
泉》《校猎》《长杨》《河东》“以风”,则所谓 “讽谏” 化领域与西汉相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仅儒家思
已成为其 “四赋”的主要 内容与基本 目的。如就赋 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稳固,而且经学与谶纬结合,社
的评论而言,西汉赋论家更明显偏重于 “讽”。如司 会上流行着宣扬符命祥瑞、歌颂大汉皇朝 的思潮。
马迁,是在诗可怨、颂之问 “最早两面不兼顾 的 文学领域也因而充满神学意味与以 “颂美”为主流
人”l4j。关于 《诗》《骚》,他强调 “周道缺,《关雎》 的 “颂汉”之风。
作。仁义陵迟,《鹿呜》刺焉”l5∞,“作辞以讽谏,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