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多相流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86107
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电容测量方法研究
冀海峰,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杭州,浙江,310027)
(Tel: 0571 Email: hfji@iipc.zju.edu.cn)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系统的电容测量系统,并对内径为 3.96mm、2.65mm 和
1.56mm 的小通道玻璃管气液两相流中弹状流的电容动态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首先对电容方法在
小尺度下的应用做了探索性尝试,初步设计了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的电容传感器;然后利用所设计
的电容传感器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弹状流电容动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原理进行
了气弹速度测量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容方法可以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的分析研究
中,是一种有效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手段,并为小通道两相流检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电容,弹状流
0 前言
两相流/多相流广泛的存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系统中,对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
直是各国学者探索的重要内容[1,2] 。由于小型化和微型化设备有着比常规尺度设备更好的
性能和优势,近些年来,设备的小型化和微型化的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小通
道和微通道两相流/多相流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例如微混合器、微交
换器、微反应装置等等[3,4] 。尽管在常规尺度的多相流研究中,已经得到很多理论、模型
和关联经验公式,但随着通道水力直径的减小,通道面积/容积比增大,表面张力作用显
著,使得小通道和微通道内的多相流动特性有别于常规通道情形,所以在常规通道中得
到的某些结论在小尺度和微尺度下的多相流系统中将不再适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
探讨。而作为多相流研究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之一的检测方法的研究,随着物理尺寸的减
小也成为富有挑战意义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的研究尺度确定为由常规通道(水力直径大于 3mm )向微通道(水力直径在
[5]
10μm 到 200μm )过渡的小通道(水力直径在200μm 到 3mm)气液两相流的研究 。
文献显示小通道两相流系统有效的检测手段较少,主要是采用摄像方法和一些光学方法
获取流动图像信息进行参数的测量和分析[6-12] 。而做为成本低、结构简单、非侵入特性
的广泛应用于常规通道两相流检测的电容测量方法[13-17]在小通道两相流应用中鲜有文献
报道。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电容测量方法引入到不导电介质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检
测中,设计了适用于小通道的电容传感器,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对小通道两
相流中最常见的弹状流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电容测量系统
本文所设计的电容测量系统包括电容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采集计算机三部
分组成,其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电容测量系统框图
电容传感器为敏感元件,由于不导电两相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当两相在管截面的
含率不同时,将导致两电极间电容不同,检测电容信号从而得到管截面空隙率信息。数
据采集单元将电容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并传送到数据采集计算机进行存储。
数据采集计算机主要进行数据采集的控制,电压信号的存储和数据的分析。
1.1 电容传感器
本文所设计的电容传感器如图 2 所示。电容传感器由在管道两侧安装的一对电极、
屏蔽罩和屏蔽引线组成。为了能够进行气弹速度的检测,将两对电容传感器分别安装在
管道流动方向的上下游位置,距离为 D 。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电极的尺寸,由于管道尺
寸小,电极之间的电容值很小,为准确进行测量,必须尽量使电极的面积大,但电极的
面积变大将会使电极宽度 W 变大,这样将不利于局部信号的测量。另外必须考虑电极张
角 α的大小,在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亚健康中医临床干预的研究中的质量控制.pdf
- 影响车轴疲劳寿命因素.pdf
- 鸭乙型肝炎病毒和其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究.pdf
- 有尾两栖类繁殖生态学的研究进展.pdf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pdf
- 野生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和种质资源保护的初步研究.pdf
- 猪粪沼液施用后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初步研究.pdf
- 自由立体显示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的研究.pdf
- 中国烟草核心种质性状特征和表型多样性分析.pdf
-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和转基因棉对非目标生物风险评估的案例研究.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