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全麻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6章 全麻技术      目前,麻醉医生主要通过静脉和/或呼吸道给药来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静脉麻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前叶,但真正意义上的静脉麻醉用药是伴随着Alexander Wood在1853年发明针管和注射器时出现的。吸入麻醉自William Mortron于1846年在美国麻省总院演示吸入乙醚麻醉以来,迄今已经有150多年历史。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药代学和药效学认识的深入、新型麻醉药的推陈出新、特别是给药技术的进步,全身麻醉的实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鉴于本书已有专门章节阐述麻醉药理学及全身麻醉药物,本章将简要介绍相关概念而着重探讨实施静脉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及复合麻醉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第1节 静脉全麻技术   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静脉麻醉可分为单次给药法、分次给药法和持续给药法。由于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响,静脉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强效、短效静脉麻醉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化的静脉自动给药系统的问世,使静脉麻醉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一、基础原理   (一)基本概念 下面是一些传统或新近提出的概念,正是基于对它们理解的不断深入,才使得全凭静脉麻醉技术日臻完善。   1. 房室模型与效应室 房室模型是将体内药物转运和分布特性相似的部分抽象看成一个房室。经过适当的数学处理,用药代学参数来反映药物分布及代谢特性的方法。认为机体有一个处于中心的房室(中央室),药物首先进入中央室,并在中央室和其他外周各室之间进行药物的分布和转运。中央室代表血流丰富的,药物能迅速混合的部分(如血浆或肺循环);外周室则代表内脏或肌肉及脂肪组织。理论上讲,房室越多,越符合生理特征,但是过多的房室会增加数学计算的复杂性,而采用二室或三室模型均可以对静脉麻醉药达到满意的描述。从药理上讲,效应室同中央室、周边室一样,都是理论上的抽象空间组合,是用来指药物作用的靶部位,如受体、离子通道或酶等,是反映药物临床效果的部位。   2. 分布容积(Vd)与峰效应时分布容积(Vd峰效应) 分布容积=所给药物的总量/该药的血药浓度(Vd=),其单位是L/kg。Vd的大小取决于该药物的理化性质、在组织中的分配系数及与血浆蛋白或组织的结合率等因素。通过对药物Vd大小的了解可以推测其在机体的分布情况。药物输注后,其初始的分布容积为中央室(V1),然后向外周室(V2和V3)分布,直到最后形成稳态时的分布容积(Vdss)。显然V1 Vd峰效应 Vdss,如芬太尼的V1、Vd峰效应、Vdss分别是13L、75L、360L。峰效应时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为: 。   3. 血浆清除率(CL)、消除/转运速率常数(k)与消除半衰期(T1/2) 药物的消除速率(RE)是指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消除的药量。血浆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药物被完全清除的血容量。血浆清除率=药物的消除速率/血药浓度(CL=),其单位是ml/min。消除或转运速率常数(k),是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或转运的百分率(k=)。消除半衰期(T1/2)为机体消除一半药物所需要的时间。T1/2=,可以看出,T1/2值大小CL成反比,而与Vd成正比。   4. ke0与T1/2ke0 ke0本指药物从效应室转运至体外的一级速率常数,而目前通常用来反映药物从效应室转运至中央室(血浆)的速率常数。T1/2ke0是血浆及效应室之间平衡发生一半的时间。药物的ke0越大,其T1/2ke0越小,说明该药物峰值效应出现快。了解静脉麻醉药的峰效应时间对于合理的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5. 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 指持续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血药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与消除半衰期不同,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不是一个常数,随着持续输注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其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概念的提出对于临床麻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异丙酚的消除半衰期为0.5~1.5h,但是即使在较长时间(3小时)的静脉输注后,其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仍小于25分钟。如果控制合理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病人就可以很快的苏醒和恢复。   6. Cp50与Ce50 Cp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但这个概念没有考虑到血浆与效应室之间的延迟,在两者部位浓度达到平衡以前,Cp50有很大的误差。Ce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当输注时间足够长时,血浆与效应室药物浓度可以达到平衡,此时Cp50= Ce50。Ce/p50是静脉用药的概念,反应了药物作用的相对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