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宗元论文唐代中期史学论文灾害思想论文
中唐的灾害新思维
摘 要:柳宗元在继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观点的基础上,对天人感应的灾害天谴说、阴阳失调说、时令失序说、鬼神为祟说等灾害思想提出了质疑批判、重新阐释或者辩证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唐灾害的新思维:一是灾害的发生并非天谴,也不能预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二以灾害为主的环境压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之一;三灾害发生有其自然因素,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之间不能相互感应,消弭灾害不能通过人类社会调和阴阳、顺应时令、敬奉鬼神的方式实现。
灾害思想是对灾害产生原因的基本认识,直接影响政府防灾救灾决策和普通大众的应灾行为。我国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因此儒家的灾害思想成为了历代灾害思想的主流,并且对古代的灾害救助、应对方式、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之际占据儒学主导地位的是天人感应的灾害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解释灾害原因的灾害天谴说、阴阳失调说、时令失序说、鬼神为祟说;产生了与上述说法对应的救灾思想:修德弭灾、调和阴阳、顺应时序、祈福禳灾,及受以上救灾思想指导的救灾措施:减膳、彻乐、祈禳、避正殿、选贤黜奸、薄赋省刑等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防灾救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对救灾却没有直接效果,反而使人们误认为通过祈禳、修德等即可消灾解难,极大地削弱了人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救灾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给唐代防灾救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以复兴儒学思想为主旨展开讨论。其中柳宗元摆脱了汉唐以来天人感应灾害思想的长期束缚,从天人相分的基本观念出发,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灾害天谴说、阴阳失调说、时令失序说、鬼神为祟说等进行了质疑批判与辩证分析,提出唐代灾害思想的新思维。这也是对汉代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官方儒学的神学化、谶纬化的反思与否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灾害思想。
一、否定批判灾害天谴说
天人感应的灾害天谴说是唐代占主流的灾害观念,即所谓“灾者,天之谴也”。这种观念源自先秦,至西汉由董仲舒整理逐渐形成。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令州郡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贤良对策,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或《贤良对策》)。其中心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在汉武帝连问的三策中,第一策就提到了“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从《春秋》所载的历史出发,回答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①。国家政治失道,上天将
灾害天谴说认为灾害是上天关心爱护人君而欲止其乱的警示方式。在天谴说指引下,每当发生灾害后,君主往往会认真反省,思考自己是否“为政不德”,同时积极通过改善政治,修德弭灾。但这一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灾害学说,却受到了柳宗元的极力质疑。他在继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②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③。柳宗元在这里所说的“天”并不是具有神秘意志的神灵,而是指自然,他曾说:“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因此他所说的生植与灾荒皆天是指生植与灾害都产生于自然,而法制与悖乱则源于人类社会,两者之间是不相干预的,这一点与天人感应的灾害天谴说有着鲜明的区别,无疑是灾害思想的进步。
在儒学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强调上天能“赏善罚恶”,而灾害则对恶行的惩罚,《尚书商书》有:“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周语》中也说:“天道赏善而罚淫。”但柳宗元却认为上天是没有意识的,它给万物所造成的损失不过是自然运行的结果。他曾以雷霆霜雪为例,具体论述了其对万物所造成的灾害并非是有意为之。“春夏之有雷霆也,或发而震,破巨石,裂大木,木石岂为非常之罪也哉?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草木岂有非常之罪也哉?彼岂有惩于物也哉?彼无所惩,则效之者惑也。”④春夏的时候雷霆能够劈石裂木,并非石木有罪;秋冬霜雪摧残草木,亦非草木有罪。所以自然界的雷霆霜雪都只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它们给木、石、草造成的损害,并不是因为木、石、草有罪而有意识给予的惩罚。同样与雷霆霜雪一样,灾害也是自然发生的,它给人类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上天对人类的谴告,更也不能预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
柳宗元不仅不认为灾害是天谴,而且将自然灾害等环境压力看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其著名的哲学著述《贞符》中,他谈到“孰称古初朴蒙空侗而无争,厥流以讹,越乃奋夺,斗怒振动,专肆为淫威?曰:是不知道。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挽草木,取皮革;饥渴牝牡之欲驱其内,于是乃噬禽兽,咀果谷,合偶而居。交焉而争,睽焉而斗。力大者搏,齿利者啮,爪刚者决,群众者轧,兵良者杀”⑤。在这里柳宗元不同意太古初开时,人类质朴单纯的说法。他认为正是由于雪、霜、风、雨、雷、雹等环境压力,才使得人们为了自身生存需要,去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