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巴泥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VIP

四川丹巴泥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四川丹巴泥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熊发挥 肖渊甫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摘要 四川西部丹巴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是以穹状变质体的发育为主。本矿床区域构造总体以背斜为主,在 南北向剪切作用下,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带及破碎带发育,大量出露石英脉,并且发生了明显的硅化、黄铁 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糜棱岩化、褐铁矿化。再依其地质背景中的围岩,主要是深灰色、灰色和绿色薄层状砂 泥质板岩、页岩、千枚岩、片岩、粉砂岩和砂岩组成的复理式建造,赋矿岩石,矿化形成,矿物组合及元素组 成均可与穆龙套型金矿床进行对比,本区主要受穆龙套构造控制,位于穹窿状花岗岩体的西南侧,具有穆龙套 金矿床中细脉浸染和蚀变的典型地质特征。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穆龙套穹状构造 1成矿地质背景 丹巴泥冲沟区域地层分区属巴颜喀拉地层区,马尔康小区,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志留系、泥盆 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晚震旦世,古生代及三叠纪沉积了一套被动大陆边缘的海相沉积一火山 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组成,相互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本区出露一套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岩性以花岗斑岩、黑云斜长花岗斑岩为主,另有石英斑岩、花岗 细晶岩和闪长玢岩及辉绿岩等。岩体产状,除分布在南部泥盆系地层中部分小岩株外,主要呈脉状沿断裂 带或层间裂隙及脆性剪切带分布,方向一般与断层或地层走向一致。形态上膨缩频繁,倾角较陡(790~ 80。)。岩脉中常见粉砂岩、板岩、灰岩捕虏体。受后期断裂破坏地段,岩石往往糜棱岩化,含矿部位碎裂 4-8.1 岩化、褐化较强。花岗斑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203.9Ma,多为印支晚期形成。它是本区重要的容 矿岩石,在成矿中起重要作用。应是处于东部穹隆的核部是一套花岗岩倾人过程所形成的,据游振东等 分图,结果其中大多为二长花岗岩,其余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二长岩。 本区地处龙门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金汤弧形构造(西翼)及青藏滇西面印尼“歹”字构造等四 个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成矿地质背景 好,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该区域总体为一背斜,断层不发 育,背斜是铜炉房背斜的南东段,该背斜核部表现为一与整体形态不协调的近等轴状“穹隆体”,核部舒 缓开阔,南北两翼地层连同片理或板理一起分别向近南、北方向缓倾,两翼基本对称,倾角2l。~420, 远离核部倾角变陡约60。左右。背斜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核部由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组成,两翼由二 叠系至三叠系组成。本区在南北向剪切应力作用下,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带及破碎带发育,以韧性变形 为主。韧性剪切带多发生于较塑性的千枚岩、板岩及薄层状灰岩之中,表现为狭窄的强应变线性地带,规 模大,无明显边界,韧性变形较强烈,片理(劈理)化发育,多见石英脉沿劈理面产出。剪切带内岩石 拖拉褶皱、平卧小褶皱、强干性脉体小褶皱及布丁等构造发育,局部见构造糜棱岩。韧脆性顺层破碎带多 形成于不同强干性岩层之间或强干性岩石中,局部发育构造角砾岩。沿走向延伸不很稳定,规模小,受岩 性控制明显。矿区内主要顺层韧脆性破裂带特征。 第一作者简介:熊发挥。男,硕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xiongfahui@126.eom ·179· 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2矿床地质特征 本矿床主要的控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Dw94),仅出露上段及中段一部分,为一套黑色石 英千枚岩、碳质千枚岩夹少量碳酸盐、硅质岩及变粒岩组成,见较多基性一超基性岩脉侵入,金矿化即在 该层顶部千枚岩夹灰岩、变粒岩中。该组厚度807~1000m。与上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岩组在矿 区分为七层,每一层的矿化与成分都有较大的区别。 矿区构造总体为一背斜,背斜是铜炉房背斜的南东段,背斜的核部有金矿化,与金矿形成有密切关 系。本区具有两组主要的碎裂带:一组是在南北收缩作用上形成的较大规模的韧剪切高应变带,局部发育 层间破碎带;另一组是产于剪切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