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研究课与教材分析安排表.doc

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研究课与教材分析安排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研究课与教材分析安排表.doc

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研究课与教材分析安排表 项目 学校 内容 主讲人 交稿时间 教 材 分 析 一中 专题1第一单元 钱承之 2005.9.5 二中 专题1第二单元 陈小刚 2005.9.7 三中 专题1第三单元 孔建华 2005.9.12 省中 专题2第一单元 王凯 2005.10.8 省中 专题2第二单元 王凯 2005.10.8 五中 专题3第一单元 谢敏 2005.10.24 田中 专题3第二单元 侯茂谦 2005.10.24 八中 专题3第三单元 刘曼 2005.10.24 国际 专题4第一单元 胡争鸣 2005.11.7 安家 专题4第二单元 任俊平 2005.11.7 公 开 课 一中 《气体摩尔体积》 邓小进 2005.9.16 省中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吴栋 2005.9.23 北郊中学 《氯气的生产原理》 吴长城 2005.10.21 田中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侯茂谦 2005.10.18 西夏墅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沈建峰 省中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许可正 请各学校教研组仔细阅读,并按照所分配的任务认真组织、准备,力求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与任务。如对以上安排有意见与建议,请与教研室李军同志联系。电话 附件一: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格式与要求 附件二:常州市高中化学研究课开设的要求 附件1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格式与要求 一、格式与内容 【本章结构】 本章结构一般分成两部分,分述如下。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主要说明该章内容在该册课本中的地位与作用。希望还能对该章内容在整个学段(初中或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 (二)本章结构 分单元(或节)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说明该节在该章中的地位与作用。希望还能从培养学习能力与科学素养方面说明教材的作用。 【重点难点】 用条目的形式罗列该章各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建议】 用条目的形式说明,第1点先给出各节(包括节、本章小结和学生实验)的建议课时数,课时数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列出,但要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且比较合理。 【问题讨论】 就实际教学过程出现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正文内容、实验或练习题等)进行讨论,希望有自己的见解。 【参考资料】 可以是具体的参考资料,可以是资料的索引,或是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或提供合适的变式练习问题。 【参考案例】 提供1~2个有一定质量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并做简单评析。 二、编写要求 1.可结合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与以往的教材分析,但要有新意,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独特的见解。 2.文字要求没有具体限定,但要对教学有较好的参考作用,不宜过简。 3.若无特殊情况,教材分析的格式完全按照上述要求。 4.编写者要在相关的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中作专题发言,并要提供电子文本,在教研网上发布。 2005年9月10日 附件2 常州市高中化学研究课开设的要求 市级化学公开课是我市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理论实践、课改探索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成果展示、教学观摩与问题研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素材,积累了资料,它对于提高我市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市级化学公开课能高质、高效、顺利地开展,特提出以下要求,望承接市级公开课的学校与涉及的其他学校仔细对照,认真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1.无论承接公开课的是组内哪位成员,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都是负责本次公开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负责安排开课的各项事宜。 2.在已确定的开课日期之前的一个星期内,及时邀请教研员与中心组成员帮助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形成教案,并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发送给教研员。(如有必要也可邀请其他中心组成员一起参加) 3.确定试讲日期,邀请教研员、中心组成员一起听课、评课,吸收与汇总大家的建议改进教学设计,并再次把新教案的电子文本发送给教研员。如有条件,请同时拍摄试讲课录像,并刻录成光盘。 4.开课当日,必须为前来听课的教师提供教案,分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观察表”,并提供其他相应的服务;拍摄课堂实录(同样需刻录成光盘);为评课活动提供场所。 5.在评课活动上,开课教师本人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均需对本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点评。 6.以上要求如承担开课的学校在执行过程中确有困难的,可与教研员、中心组一起协商,共同解决。 常州市教研室 2005年9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