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在中国戏曲学院晋剧班讲座讲稿.docVIP

2015年 在中国戏曲学院晋剧班讲座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 在中国戏曲学院晋剧班讲座讲稿.doc

在中国戏曲学院晋剧班讲座讲稿 曲 润 海 一、办艺术教育、搞培训,是山西的重要经验 有人问我:山西为什么戏曲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奖演员多?我说,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学校多、戏曲青年团多。山西的戏曲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共42人,除了田桂兰、王万梅、郭彩萍、高翠英、杜玉梅五位获奖时是中年演员外,其余37人都是当时的青年演员,而且多数是我在山西时办的9个戏曲青年团的,只有阳泉晋剧团没有梅花奖。42人中,从艺术中专毕业的32人,随团培养的10人,出自9个戏曲青年团的29人。 这个事实证明,戏曲表演人才的出现、成长,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中专教育是个重要环节,是个基础工程。忽视、轻视艺术中专教育,基础打不好,首先出不来青年尖子,以后也很难造就戏曲表演艺术家。但是现在全国普遍地忽视了艺术中专这个基础教育,山西也不例外。 戏曲表演人才的造就、成熟、成名,有一个小周期一个大周期,即十年一个小周期,二十年一个大周期。如果十年没有一批青年尖子,二十年没有一定数量的成熟的演员或表演艺术家,一个剧团甚至一个剧种就危险了。山西的10个青年团如今都人到中年,已经不是青年团了。现在只有临汾的小梅花蒲剧团和运城的蒲剧青年实验团基本解决了这个后继乏人的问题。省晋剧院靠着省戏曲职业学院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形势并不乐观。去年的全省戏曲教学剧目汇报演出,也就晋城市有点气势。 即使解决了小周期的问题,甚至其中有几个获得了梅花奖,也还有个再提高的问题。37个过去的青年现在的中年梅花奖和文华奖演员,目前并不都在舞台上,有的调走了,有的当了领导干部,有的做了导演、教师,还在山西舞台上演戏的27人,他们仍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更何况刚毕业的青年演员! 在这样的形势下,你们升入中国最高的戏曲学府来深造,既是你们个人的幸事,也是振兴山西戏曲艺术所需。你们肩负的任务不轻啊! 二、保护传承,继往开来 你们都是从艺术中专学校毕业又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你们在学校时都从老师那里一招一式地继承了几个传统折子戏,因此才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升学。 其实,山西梅花奖文华奖演员都有经过整理改编的大戏或折子戏,而且互不重复。当然演老师的戏不叫重复,而是继承。请看他们演了些什么传统戏: 任跟心:《挂画》《杀狗》《拾玉镯》《打神告庙》 郭泽民:《跑城》《贩马》 崔彩彩:《蝴蝶杯》《救裴生》 武俊英:《苏三起解》《送女》 王艺华:《寇老西升堂》《哭坟》 景雪变:《柜中缘》《宇宙锋》《阴阳河》 吉有芳:《藏窑》《西厢记》 张爱珍:《杀妻》《两地家书》 吴国华:《三关排宴》《杀庙》《借粮》 张保平:《杀惜》《杀庙》 郭明娥:《灵堂计》 杨仲义:《杀庙》《拜母》《伍员逃国》 成凤英:《画龙点睛》《八大锤》 贾粉桃:《王宝钏》《舍子》 张彩萍:《血手印》 史佳花:《失子惊疯》 崔建华:《喜荣归》 杨红丽:《芦花》 梁桂星:《审姐责弟》 谢 涛:《舍饭》《卖画劈门》 胡嫦娥:《采桑》《绑子》 武凌云:《三关点帅》《徐策跑城》《古城会》 栗桂莲:《教子》《算粮》 苗 洁:《凤台关》 李胜素:《游园》《廉锦枫》《红线盗盒》《孟丽君》 杨爱莲:《崔秀英》 王晓平:《富贵图》 这些戏中的折子戏,多数是在前人整理改编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的,如《游园》《廉锦枫》《挂画》《杀狗》《拾玉镯》《打神告庙》《跑城》《贩马》《救裴生》《灵堂计》《算粮》《凤台关》《喜荣归》《拜母》《伍员逃国》《八大锤》等; 一部分是经过整理传承下来的,如《教子》《芦花》《舍饭》《失子惊疯》《杀庙》《杀惜》《藏窑》等; 还有少数是经过重大改编的,实际上是一种创作,只不过不是白手起家,用了原有的人物故事,如《苏三起解》《寇老西升堂》《杀妻》《两地家书》《借粮》。 大戏则全是经过改编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前人改编的,如《三关排宴》《王宝钏》《血手印》等; 另一类是现在改编的,如《三关点帅》《富贵图》《崔秀英》《蝴蝶杯》等。 改编的戏不论是大戏还是小戏,都毫无例外地保留了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这种传承毫无疑问就是一种保护。 为什么要整理改编? 一是保留下来的传统戏,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需要把糟粕剔除掉,才能适应时代观众的要求。我们现在看到的好多经典剧目,除了昆剧之外,许多是五十年代改编的。 二是为适应剧团演员的需要,量体裁衣。 改编有个“立主脑减头绪”的问题,就是确立主题思想、结构核心故事,调整人物关系,删减芜杂枝节。删减以后,会出现空当,就要根据主体故事和人物关系,重新编造一些情节,把空当填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新戏。改编的最好效果,如同维修文物,“修旧如旧”。要如李瑞环同志讲的,内行人看了,知道你改了什么地方,认可,外行人看了,以为原来就是这样。我改编《富贵图》《崔秀英》《日月图》就是这样改的,龙江剧白淑贤的三部曲之一的《双锁山》,也是这样改的。戏里充分

文档评论(0)

ypw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