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演变.ppt

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演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 主要流派 我仁; 我义; 我以柔克刚; 我顺其自然; 把他们全抓了。 战场上见高低!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 代表小生产者的: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老子、庄子、孔子 孟子、荀子、韩非子 墨子 孔子说: 荀子说: 老子说: 庄子说: 韩非子说: 孙子说: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取百家之长 课堂演练: *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新体系—理学 魏晋隋唐 宋 明 面临挑战 正统思想 西汉武帝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春 秋 战 国 遭到打击 秦 朝 单元结构 第 1课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 1、背景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的兴起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 历史纵横: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 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孔子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先秦时期) 11孔子的思想主张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杏坛 孔 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1、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②“为政以德”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③“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 (进步) (保守) (2)伦理观: 性相近,习相远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 主要贡献: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