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总用时4课时).doc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总用时4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总用时4课时).doc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总用时4课时)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志 教 学 简 况 本节学时安排: 55分钟 教学目的:通过师生合作,对道德起源的条件、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从起源过程中,道德被需求,被创造,被改进的逻辑线索中导出马克思在关于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起源的过程分析 2、道德本质的理解 3、道德功能与道德社会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推荐阅读文献: 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 2、《道德情操论》(英) 亚当·斯密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课程导入】 (5分钟) 几年前打击了“陈陷做月饼”,今年中秋又现月饼菌落普遍超标。食品安全成为“国民之痛”。 猪肉瘦肉精、牛肉被注水、饲料鸡40天速成,西瓜打天甜蜜素,海鱼放福尔马林、瓜果涂防腐剂,蔬菜农药残留,大米镉超标,牛奶有毒,饮料塑化剂,医药用毒胶囊装。网友戏称:中国人已经练就了“百毒不侵”。 住房怕“楼倒倒”,过河怕“桥塌塌”,坐公交怕陈水总放火,过马路怕酒驾“欺实马”……从诚信危机,到公德失范,从强拆到足球黑哨,从网络恶搞到电话诈骗……种种问题是困扰,终归是道德问题,弄得大家战战兢兢、神经兮兮、不堪重负!因此大家有没有想一想:问题—— 假如没有道德,或者道德不灵了,人类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吗?在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里生活,我们会不会“生不如死”? 【课程讲授】(50分钟) 一、人类的祖先为什么要创造出道德来约束自己(25分钟) 问: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人虽生而自由,却总是在枷锁中……”我们的先祖们从一生下来应该也是渴望、追求自由的,但为什么却要订出规矩来进行自我约束?回答这个问题,要从道德起源说起。 (一) 道德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早期,不存在道德。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始人要“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就必须群居、团结、合作。群居、团结、合作再加上分工,就形成了“社会关系”。而关系是需要协调的,要协调关系,没有约定规矩肯定是不行的。据考证,原始时期,部落中往往靠简单一些规则来调节关系,协调行动,达成分工合作。这些规矩比较典型的如“原始禁忌”和“原始习俗 ”这个禁忌习俗还算不上是道德,但后来的道德是在禁忌、习俗的基础上发展成的。 因此我们说“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原始禁忌”——道德起源的第一个来源 恩格斯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认为,生产时期的“性禁忌”使人类摆脱了争夺配偶的决斗残杀,克服了动物兽性的“丛林原则”,开始实行了某种社会规则。 恩格斯认为,生产时期的“性禁忌”,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里程杯”。 原始习俗—道德起源的第二个来源 比如,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许多印第安部落的习俗。当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旅行的时候,就发现了南美火地岛印第安部落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的习俗。 其次,原始要产生道德,还要自我意识能够觉醒,才能够有自觉遵守道德的能力。在进化中人的“合群的本能”慢慢上升为自觉的交往关系,火的发现,熟食改善了营养,促进大脑进化,推动自我意识形成。而“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再次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在生产中结成生产关系。劳动能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是火的发现。 “火”的伟大贡献:提高了狩猎能力,改变了食物短缺时吃食老人孩子的现象,后来又改变了吃食俘虏的习惯。习惯的改变也促进了自我意识发展,杜绝人吃人“同类相食”。产生了友爱、责任等道德观念。为道德起源创造了条件。 生产劳动的发展,人口增加,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和复杂化、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原有习俗和禁忌的调节力不足,产生了增加规矩的需求。规矩不断增多了,经过演化,规矩演化成为道德。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后,道德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道德演化过程看,可得知道德的性质。 二、道德的本质(8分钟) 道德的产生,是劳动关系、生产关系,利益关系发展的需要,是被创造出来为调节上述关系服务的。因此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需要的反映。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但是道德又可以反过来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首先,社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