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硅:计学
说清华简 《程寤》“攻于商神
李 凯
摘要:清华简 《程寤》中“攻于商神”一语,体现了上古时期的厌胜巫术。周人以“天”为后盾,对商族以祖先
神为主的神灵系统进行诅咒。 “攻于商神”发生在文王受命前,意味着周人有独立于商的宗教观念与巫祝系
统。殷周之间的宗教关系体现了政治关系,周人一方面服从殷人,一方面在周邦 内部推行一套与殷人并行甚至
对立的制度。文献中周对殷的双重政治态度与之合拍。
关键词:清华简;《程寤》;攻于商神;厌胜
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8691(2014)O5-_0168—04
清华简 《程寤》系 《逸周书》之中的失传文字。 (“王弗敢 占,诏太子发,卑灵名凶,祓”)。文王派巫
该篇记述了周文王在其夫人太姒吉梦之后接受天命, 祝人员对 自己、太姒和太子发进行 “祓”祭(“祝忻祓
对太子发进行训告 的故事。这一文字古奥晦涩,有很 王,巫率祓大姒,宗丁祓大子发”),以玉帛礼物祭告
强的历史价值。其中有 “攻于商神”句涉及殷周之间的 于宗庙、土神、谷神(“敝告宗方社稷”),向天地 四方
宗教关系,颇值得玩味。故不揣浅陋,特此为文。 祷告(“祈于六末 山川”),“攻于商神 ”,进行 “望”、
“承 (蒸)”之祭后 “占于明堂”,方知是吉梦。故 “占
一 、 “攻”
于明堂”前之的宗教活动,皆与解除凶难有关。
清华简 《程寤》篇上来交代,“隹(惟)王元祀贞 “攻于商神”之攻,或以为是攻击。事实上这应
(正)月既生魄,大 (太)姒梦见商廷隹(惟)棘,延小 是一个宗教术语。 《周礼 ·春官 ·大祝》所载 “六
子发取周廷梓树于厥间,化为松柏械柞。”梦中情形 祈”之法为 “类”、“造”、“袷”、“禁”、“攻”、“说”,郑
使太姒惊醒,告知文王。之后进行一系列宗教活 玄言:“槽禁,告之 以时有灾变也;攻说,则 以辞责
动,意义非同小可: 之。”这与楚简 中的 “攻 ”本一事。包 山楚简 中的
王弗敢 占,诏太子发 ,卑 (俾)灵名凶,祓。祝忻 “攻”屡见,如 198简 “思(使)攻解于人偶”、211简
祓王,巫率祓大 (太)姒,宗丁祓大 (太)子发。敝 “思攻解于盟诅 ”、217简 “思攻解于不辜”、229简
(币)告宗方(枋)社稷,祈于六末 山川,攻于商神, “思攻叙 (除)于宫室”、238简 “思攻解于岁”,241
望、承(罴),占于明堂。王及大(太)子发并拜吉梦, 简 “思攻解于诅与兵死”等。李学勤先生谓,这里或
受商命于皇上帝 。 言 “攻解”,或言 “攻叙 (除)”,可知其义就是解除。
清华简 《程寤》太姒惊醒告王之后这一段,《太 《论衡 ·解除》言:“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
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逸周书》佚文作:“文王乃召太 解除,谓解除必去凶”,即说明解除是对造成灾害的
子发 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 鬼神进行驱逐 。
命于皇天上帝。”[]‘’故多出的 “王弗敢 占,诏太 “攻于商神”辞例与楚简仿佛,即对造成灾难的
子发,卑 (俾)灵名凶,祓……攻于商神,望、承(承)” 商神进行解除。殷墟 b辞中也有不少巫师乃至商
等记载,显得弥足珍贵。这段意谓,文王怕是凶梦 王 “御”祭驱逐作祟鬼神的记录:“丙 申 卜,巫御 。不
不敢 占b,命太子发直接让巫师举行除凶之 “祓”祭 御”(《合集》5651),“甲戌……执,王惟巫……母
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