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4O年我国风能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
气候变暖的可能响应
陈练,李栋梁,吴洪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
采用全国1970.2007年560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压
资料,运用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了中国平均风能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压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1970年起我国平均风能密度基
本呈逐年减小的趋势。7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随后持续减弱。80年代是平均风能密度的过
渡期,正负距平交替出现,直至1988年以后距平稳定为负值,并持续减小至今。38年以来
平均风能密度的减小速率达.2.89W/m2/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各季节平均风能密度
与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气候变率差异较大。春季减小趋势最为显著,达.4.26W/m2/lOa,
冬季次之,为.3.03W/m2/10a。夏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较小,分别为.1.78形/肘2/10a和
.2.59W/m2/10a,都通过了0.0l的显著性检验。就年代际变化来看,70和80年代我国平均
风能密度降低趋势通过显著性水平,气候倾向率分别达到.3.36W/_『,12/10a和.3.5形/m2/10a,
且冬春季减弱幅度强于夏秋季。80年代秋季的平均风能密度降低趋势最小,春季最大,分
别为.o.8Wire2门oa和.7.07形/菥/10a。90年代各季节平均风能密度下降趋势减弱,均未超过
.1WIm2110a,冬季的平均风能密度甚至出现微弱上升,说明90年代我国平均风能密度变化
不明显.2000以后,我国平均风能密度再一次显著下降,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强,达到了
原、新疆西北部地区外,全国83%的气象站80年代的平均风能密度是下降的,下降中心
主要位于内蒙中部、东南沿海、青海西北部地区,最大降低幅度高于.20W/m2。全国平均降
低-4.78W/m2,且大部分区域超过95%的信度检验,这表明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风能密
度显著减弱。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全国72%的地面站风能密度降低,负值中心主要位于
东北包括内蒙中部地区,降低幅度大于.10形,矿,且均超过95%的信度检验.长江、黄河
中游地区的风能密度出现小幅度的上升,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全国的平均风能密度减小
WIJ,,2,其中63%的观测站的风能
-2.57Wirez.进入2l世纪后,全国较∞年代平均下降l
密度有下降趋势,主要位于山东半岛、内蒙古中部以及黑龙江中部地区,且通过0.05的显
著性检验.长江、黄河中游等内陆地区略有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内蒙的额济纳旗、拐子湖,
新疆哈密等地的风能密度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新疆七角井站的风能密度在1999年前后
(3)我国平均风能密度的气候倾向率为.2.89Wire2/10a,其中风速变化项对风能密度变化的
贡献率占到98.6%,温度变化项的直接影响在l%左右,说明风速减弱是我国平均风能密度
减弱的主要因子,但非唯一因子,温度的变化不可忽视。(4)根据全球变暖前(70年代)
除新疆北部和东北北部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位势梯度力是减小的,负值中心位于甘肃和内蒙
古的交界处,达到.1.59pm/。,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北方地区比南方减小明显。云贵
162
高原、江南以及华南地区位势梯度的减小值小-J=-0.39pm/。。东北北部出现位势梯度上升区。
四个季节中夏季减小值高于其他季节:850hPa位势梯度的减小与500hPa相似,但更显著,
减小中心位于甘肃、内蒙和蒙古接壤处,高达.1.89pm,。,减小值分别向四周递减,东部沿
海以及东北北部下降趋势夕f:不明显。四季的变化形势与年变化十分相似,呈两北一东南走向,
春季减幅最大,夏季最小。平均风能密度大的地方气压梯度力的降低幅度也较大,这是导致
我国风速减小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风能密度:年代际特征:风速:气压梯度
16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为了预防抑郁症而建立自测表%3a初步研究.pdf
-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峰定性行为研究.pdf
- 基于新生代活动构造背景地震重点危险区域综合研究--以安徽为例.pdf
- U3Si2-Al弥散型燃料动水冲蚀试验探究.pdf
- 掺杂Eu-%273%2b-碱土金属TTA络合物荧光性能研究.pdf
- 山西沁水盆地煤生烃动力学特征和煤层气生成量预测.pdf
- 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后干细胞移植初步研究.pdf
- 水声跳频通信系统中Turbo性能的研究.pdf
- 氯化铈与双膦酸酯的协同催化及配合物%5bCeCl(H2O)4L2%5dCl2的合成与结构.pdf
- 松辽盆地东南缘中生代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