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全国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学习班”讲义
胰岛移植及胰岛干细胞研究进展
王常勇
(早事医.芎}秆誊兜组舐工程唧琵寸雌,她容100850)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必须长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其并发症给病人带
来很大的痛苦。为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用活体胰岛移植来代替单纯注射胰岛素。
1、胰岛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胰岛的分离实际上是把一个器官(胰岛)从另一个器官(胰腺)中完整地分离出来的过程。单纯
采用机械方法分离胰岛早期也曾见诸报道。也有人尝试用胰酶消化分离胰岛,但分离效率很低。且
会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1964年,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胰岛细胞取得成功.随后经过
不断的改进,该方法日趋成熟并成为主流。胶原酶可以通过注射或灌注的方式导入腺体组织中。灌
注时机越早越好,在冷缺血之前即灌注效果最佳。RecordiC等研制了一种人胰岛的自动分离装
置,将胶原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的方法结合起来获得了更理想的分离效果。国内也有人采用自制的
类似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胰岛的纯化:
经消化分离而获得的胰岛细胞团中还大量分布着胰腺的腺泡细胞等非胰岛成分。通常用
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成分。胰岛活性鉴定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胰岛的特异性鉴定采用双硫腙
(DTz)染色法。胰岛的纯度以双硫腙染色观察内外分泌部组织量的比值来估计,直径小于501山m
的细胞团不计数,并换算成胰岛相当量(Islet
Equivalent,IEQ)。胰岛活性采用胰岛素刺激释放实验
测定。胰岛素测定可采用市售的放免试剂盒。
3、胰岛的冷冻保存:
标准的胰岛冻存方案是用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慢冻,速融。DMSO作为胰岛冷冻保护剂
优于甘油,但对细胞也有毒性和渗透损伤。人的胰岛组织量比较多,可用血液冻存袋代替冻存管。
为使降温过程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降温装置。
4、胰岛的微囊化处理:
宿主免疫排斥反应是胰岛移植的主要障碍,采用微囊包裹技术使得动物.主要是猪胰岛资源
的利用成为可能。1980年,Lim等发明了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微囊包裹技术。随
后又有学者尝试以琼脂糖胶一聚苯乙烯磺酸、聚砜、明胶作为包裹材料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
也有多家单位开展胰岛微囊化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都处在实验室及动物实验水平。
5、胰岛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是胰岛细胞潜在的来源。正常胰腺组织中有0.01%的导管上皮细胞能够形成新生胰
岛。1995年,PeckAB等报道从长期培养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分化出有功能的胰岛组织.提示胰
岛干细胞的研究和开发具有潜在的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胚胎干细胞也是胰岛的一个潜在的重要
来源。McKayR领导的课题组采用5阶段处理法成功地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将其移
“第四届全国糖尿病足治疗新技术学习班”讲义
一≥矽矽7
植到糖尿病小鼠皮下,可纠正血糖水平,延长生存时间。该研究不仅为胰岛发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
模型,而且也为人类应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带来了新的曙光。运用ES细胞培育与受体组织具
有免疫相容性的胰岛组织进行体内移植将会克服免疫排斥、供体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现有的障碍。
6、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
有关胰岛移植的临床实践国内外多有报道,但从效果上来评价都不是很理想。迄今为止最成
功的胰岛移植的临床报告来自于加拿大Edmonton中心叫,该中心应用一套被称为“Edmonton方
案”的胰岛移植方法,对连续7例有严重低血糖史及代谢不稳定史的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移
植。该方案的成功一方面提示了同种胰岛移植的可行性,同时也凸显了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
1)病人需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2)每个病人需要2~3个供体。就异种胰岛移植而言,还存在生物
安全性的顾虑,并且微囊化免疫隔离也仍未达到临床应用的水平。因此,总体而言,同种异体胰岛
移植是现实的选择,干细胞治疗是明天的希望。
.-——13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