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国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中山与中国梦.pdf

青年与社会 2014年lOft下 第30期总第576期 孙中山与中国梦 杨 硕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摘 要 】孙中山最早发出 “振兴中华”的历史号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先导和重要 内涵;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斗争,开辟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擘画现代化发展蓝图,主张开放主义,以与世界先进国家 “并驾齐驱”。 【关键词】孙中山;振兴中华;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 因此 ,振兴中华的梦想成为近代以来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亿万 人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民族宏愿。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 中国儿女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 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 完全独立和民主统一,改变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 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振兴中华 口号本身既是对民 割的艰难处境,使人民真正享受 自由与平等,将中国建设成 族奋斗目标的明确,也标志着中国人现代民族意识的逐步觉 为现代化强国。作为这一伟大梦想的追梦者,在国家民族面 醒。 “振兴中华” 口号提出的同时,开启 了中华民族追寻复 临危亡的时代,他最先喊出了 “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开 兴之梦的征程。 “振兴”则是 “复兴”的第一步,因此,孙 启了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梦征程。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和 自由, 中山的振兴中华梦也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导和 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革命事业 ;为实 重要 内涵。 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亲手擘画未来国家的发展蓝图。在他漫 二、倾覆帝制,创建共和。扫清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障碍 长的追梦历程中,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启迪。 (一)救国拯民之路的求索 一 、 发出 “振兴中华”的历史号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 孙中山最初将改革救亡的希望寄托于清廷,即以改 良 先导和重要内涵 的方式实现国家振兴。因此,在 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 自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张学习欧洲各国富强之本,做到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 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式微,社会矛盾丛生并步 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并详述四项主张的具体内 步激化。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促使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不 容。青年孙中山满怀对重振国家的热烈期盼和对清廷改革的 断尝试着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从嘉道年间经世派的 “开眼 殷切期望。他认识到单纯依靠坚船利炮的器物之兴不能使中 看世界”,到早期维新派关于于中国改 良的刍议 ,再到洋务 国真正摆脱危局,实现 “自强”,虽然改良方案的最终指向 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直到 l9世纪末,种种 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 ,但他所提供的现代 探索和努力都未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局势。古老中国的 化模式仍大体局限于维新思潮的圈宥内。然而,即便如此温 现代化梦想在向西方求教又兼具保守主义倾向的漫长征途中 和的维新改良方案也未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正面回应 ,孙中山 步履蹒跚,而中华民族则在一次次危机中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等人奔走呼吁的结果,却只换来一纸 “农桑会出国筹款护照”。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生活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孙中山目 孙中山与继之而后在 1898年发起戊戌变法运动的改良派不 睹山河破碎、列强蹂躏的民族危局,看到朽败无能、封建堕 同,北上投书的失败和对清政府朽败情状的观察使孙中山毅 落的专制政府,强烈的爱国激情促使孙中山不断思考国家和 然放弃了温和的改良方式,他坚定地认为,“目前 中国的制 民族未来的命运与出路。 “天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