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当前我国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种思想境界.docVIP

宁静致远:当前我国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种思想境界.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静致远:当前我国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种思想境界   摘要: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着眼于对社会具有长远利益的非应用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其人才培养,得到政府倾力扶植。让学生拥有仰望星空的闲暇和兴致,淡泊明志,体现于试验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摒弃急功近利之风气,体现于拔尖学生选拔与考核评价的相关言论与实践之中。宁心静气培育拔尖学生,体现于激励教师教学的相关主张和政策之中。宁静致远思想境界影响所及,一些拔尖学生拥有了从宁静中寻找未来的信念。   关键词: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宁静致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4-0018-06   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单而言,是指政府拨出经费支持19所国内高水平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学科中,吸引最优秀的本科学生并将其培养为学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以下简称试验计划,作者注)。试验计划拥有4个层次的领导机构。由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组成指导组,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由教育部高教司、研究生司、直属司、学生司、财务司、人事司、国际司组成协调组,负责协调有关司局,共同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负责论证学校的实施方案,为各校方案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评价;由参与试验计划的高校校长组成工作组,负责推进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交流,提供信息服务。   2011年,19所参与试验计划高校选拔拔尖学生总计2500人。拔尖学生的选拔途径和方式上,大部分高校从自主招生、保送生、新生或一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高校从二年级学生中进行选拔,还有个别高校从高中生中选拔。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选拔有天赋和悟性、有兴趣并肯投入基础学科研究的学生进入试验计划之中。   本文通过探讨参与该计划相关人士特别是专家组成员的思想言论和相关高校的实践主张,说明宁静致远是当前我国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一种思想境界。   一、着眼社会长远利益:试验计划中的基础学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的意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杰出教育家西奥多·姆·赫斯伯格(Theodore M.Hesburgh)神父曾经指出:“大学是所有社会机构中最保守的机构之一;同时,它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这一“赫斯伯格矛盾”,揭示了大学一方面要不断地变革自身以回应社会需求并推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守探究“无用”知识等特征的着眼社会长远利益的理念。忽视社会当前需求,或者忽视大学长远利益,都将违背规律,大学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与张力。在21世纪,作为社会轴心机构的中国大学,虽然成为直接参与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仍然需要恪守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和承担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典大学理念。   西方大学特定的发展演进过程,形成了大学作为“象牙塔”独立于世的品质,其以追求纯粹知识而不计功利为特征的厚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至今。中国现代大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而迅速创立起来的,相对地缺乏西方大学那样厚重的文化传统,也不曾牢固地确立起着眼社会长远利益的经典大学理念;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文化与工具理性主义认识论,使得古代的先哲们不太关注知识的本身价值,儒家文化因讲求“经世致用”而奠定了中国重行主义理论基础,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中,只有实用知识或者说能换取功利的知识才有价值,由此而使得人们对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问重视不够;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着眼社会长远利益的非应用性基础学科及其人才培养,没有得到本应拥有的重视。   上述诸多因素,导致急功近利之社会风气无所遮拦地侵入当代中国大学校园,其对于基础学科的消极影响正如试验计划专家组成员卢德馨的慨叹:“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基础学科犹如水之源、木之本……人们惊叹江河之汹涌、赞美林木之俊秀,而涓涓之源头常在千里之外的落寞中,丰满的根系也难以进入(人们)视野,统计表明科学家仍为最受尊敬的职业,但人们常常被现实利益所左右,基础学科也往往‘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一现状,妨碍了我国基础学科的进步,不利于我国培养原创性人才,有损于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   专家组成员朱邦芬以功利主义指代当前中同社会急功近利之风气,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利主义是教育的大敌,更是做出突破性基础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的死敌。人们常用‘宁静致远’、‘。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做学问要潜心研究。如今校园变大,大楼变高,然而能使学生静下心来的环境却越来越难寻觅。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考虑离开基础科学专业,因为研究基础科学的买不起住房。怀着这样的心态,背负这样的重负,如何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