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镜头和长镜头——试论李白山水诗的取象特征.pdfVIP

移动镜头和长镜头——试论李白山水诗的取象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1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髓.,2009 “移动镜头”和“长镜头” ——试论李白山水诗的取象特征 杨秋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李白的山水诗境界开阔,飘逸流转。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李白独特的取象方式。借鉴影视 镜头理论来看,李白的山水诗常常使用“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取象,因而山水景物富于动感、完整连贯,并表现出 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我”为主而山水为从,无限风景眼前流过;“以我观群动,以动开万境”。王世贞所言“太白 佳境”恰是运用“长镜头”和“移动镜头”取象法所产生的境界。 关键词:移动镜头;长镜头;李白山水诗;取象特征 中国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09)01一oolO—04 李白是盛唐诗歌的巨擘,他的山水诗境界开阔,飘 多层次多景别的匦面在眼前流过,形成一幅舒展无尽 逸流转。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李白独特的取 的美丽画卷。 象方式。借鉴影视镜头理论来看,李自的山水诗常常 再如“窈窕晴江转,参差远蚰连”(《送王孝廉觐 使用“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取象,因而山水景物富于 省》)、“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寄崔员 动感、完整连贯,并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外宗之》),表现随着山势婉转江水窈窕、奇景迭现的 景象,都是横向空阕中连绵不断的景物。“蛾眉出月半 一、李白山水诗中的“移动镜头 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从山间残月 写到水中月影,“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 “移动镜头”是“运动镜头”∞的一种。“把摄影机 行》)从船下溪水写到山阀飞鸟,二诗都展示了纵向空 架蓟一个运动着的工具上,一边移动一边拍摄的镜头 间中的景物。“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上三 称为移动镜头。”“不管它表达的是主观镜头还是客观 峡》)、“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送别得书字》)则 镜头,它所造成的视点都是不断运动的,所以移动镜头 描写前方视野淼远无极的感受。李白山水诗中的“移 给画面造成强烈的动感。”[1】(跗5’李白的山水诗,多以 动镜头”,极大地拓展了表现空闯,形成纵横四方的宽 江岸送别、山水宴游、江上漂泊作为背景,李白乘船而 阔视野,在一首诗中构成多景别、多构图的效果。 行,移动取象,山水风物也就有了万千动态。 (二)“移动镜头”取象赋予李白山水诗强烈的动 f一)“移动镜头”取象赋予李白山水诗宽阔流转 感孕 的视野 “移动镜头”可以使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移动镜头”能够对场景进行全景式的展现,在一 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 个镜头内通过连续不断的视点、视角、方位和景别的变 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 化,获得全方位的视觉效果。如《渡荆门送别》中的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