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方向:超分子化学,主要涉及杯芳烃和四硫富瓦烯化学等
1. 概述
超分子电化学超分子化学与电化学相互前沿领域超分子电化学一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识别中心, 二可逆电化学性质的信息转换(Calixarene)是继冠醚、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10]。三十年来,在分子识别、组装和超分子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展现了独特的魅力[11-12]。硫桥杯芳烃(Thiacalixarene)作为杯芳烃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更加灵活的构象变化和衍生化可能性,在分子识别和组装方面引起了人们积极的研究兴趣[13-14]。在本项目中,无论是传统的杯芳烃还是硫桥杯芳烃都简称Calix。在杯芳烃衍生物中,杯芳冠醚(Calixcrown)由于其同时含有杯芳烃和冠醚两种亚单元,通常表现出与单独杯芳烃或冠醚不同的性质和对于某些客体更加优越的分子识别能力。同时, 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简称TTF)是一种稳定的、可逆的两电子给体,拥有独特的电化学行为,即控制适当的电位,TTF以中性分子、自由基阳离子和二价离子三种形式存在[15]。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TTF作为一类典型的电活化富电子体系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6]。以TTF为构造骨架的TTF-冠醚、TTF-富勒烯、TTF-环番、TTF-索烃、TTF-轮烷、TTF-环糊精等的TTF超分子体系都已有报道, 同时TTF在有机导电材料,导电LB膜,有机铁磁体,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梭、分子开关,分子导线、传感器等有机功能材料方面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7-20]。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和高校,例如中科院化学所、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诸多单位分别开展了杯芳烃及四硫富瓦烯的研究。黄志镗院士课题组在杯芳烃化学以及朱道本院士课题组在四硫富瓦烯化学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21]。
到目前为止,杯芳烃中引入电化学活性单元(如金属茂,有机醌,钌联吡啶配合物等)来构筑电化学调控的分子识别体系已有报道,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有关Calix和TTF通过共价键连接的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报道[15-16]较少,并且这些工作是基础性的。为了进一步拓展Calix-TTF新型分子主体的研究和应用,本项目根据鉴于TTF独特的电化学行为和Calix分子结构的平台特性,期望通过电化学控制分子识别的分子设计原则合成新颖的共价键连接的Calix-TTF超分子化合物,运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等电化学手段、核磁共振和荧光光谱等谱学方法研究其电控制的分子识别行为、机理和特征;利用LB和SAM膜技术研究Calix-TTF化合物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和分子识别和组装特征。阐明化合物的结构、内在规律A. E. Kaifer, M. Gómez-Kaifer, Supramolecular Electrochemistry, Wiely-VCH Weinheim, New York, 1999.
V. Balzani, A. Credi, M. Venturi, Nanotoday, 2007, 2, 18
P. D. Beer, P. A. Gale, G. Z. Chen, Coord. Chem. Rev., 1999,185/186, 3.
S. Jin, D. H. Wang, X. B. Jin, G. Z. Chen, Chemphyschem, 2004, 5, 1623.
C. A. Nijhuis, B. J. Ravoo. J. Huskens, D. N. Reinhoudt, Coord. Chem. Rev., 2007, 251, 1761.
W. Wang, A. E. Kaifer, Angew. Chem. Int. Ed. 2006,45,7042.
G. Reyez, B. F. Ribera, A. Credi, R. Ballardini, M. T. Gandolfi, V. Balzani, Y. Liu, B. H. Northrop, J. F. Stoddart, J. Am. Chem. Soc., 2007, 129, 4633.
T. D. Nguyen, I. Liu, S. Saha, K.C-F. Leung, J. F. Stoddart, J. I. Zink, J. Am. Chem. Soc. 2007, 129, 626.
M. Feng, L. Gao, Z. T. Zhao, W. Ji, X. F. Guo, S. X. Du, D. X. Shi, D. Q. Zhang, D. B. Zhu, H. J. Gao, Am. Chem. Soc. 2007, 129, 2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