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石油天然气的运移.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的运移.doc

第四章 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 石油与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具有流动的趋势,只要没有约束条件,它们就会无休止地运动下去,直至到达地表面逸散。那么油气在地下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影响?运动的相态、时间、距离和方向是什么?搞清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这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 与油气运移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我们把油气在地下的一切运动称为油气的运移(不称运动是因为它们运动缓慢)。为了表征油气生成后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段的运移特点,又分为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图4-1)。 图4-1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排出(或运移)。 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二次运移包括了成藏前油气在储层或输导层内的运移,也包括了油气藏破坏以后的运移。 二、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 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是扩散和渗滤。 渗滤是油气以不同的物理相态在浮力或其它动力作用下,由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的一种机械运动方式,可用达西渗滤定律来描述。用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渗滤(手上划破一个口子)。 扩散是分子布朗运动的传递过程,是一种分子运动,流体的扩散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服从费克(Fick)第一定律: J=-DgradC (4-1) 式中: J——扩散速率;D——扩散系数;C——物质浓度。 上式表明,物质的扩散速度与扩散系数、浓度梯度成正比,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一般分子越小,运动能力越强,扩散系数越大,越易扩散。所以天然气的扩散损失要比石油大的多。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天然气的扩散作用。 三、岩石的润湿性 润湿性是指流体附着在固体上的性质,是一种吸附作用。不同流体与不同岩石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易附着在岩石上的流体称为润湿流体,反之为非润湿流体。在多相流体共存且不相溶的流体中,润湿体又称之为润湿相,非润湿体称为非润湿相。如在油水两相共存的孔隙中,如果水易附着在岩石上,则水为润湿相,油为非润湿相,岩石具亲水性;反之,则油为润湿相,水为非润湿相,岩石具亲油性。 岩石的润湿性影响着油气在其中的运移难易程度,不同的润湿性造成油水两相在孔隙中的流动方式、残留形式和数量的不同。在亲水岩石中,孔壁及颗粒表面为水所润湿,水会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构成液环,油则不能以薄膜形式残留在孔壁上,被挤到孔隙中心部位形成孤立的油珠(图4-2)。这种油珠可以堵塞孔隙喉道,阻碍流体运移,这种现象称“贾敏效应”。而在亲油岩石中,油以薄膜形式附着在孔壁上,成为不能移动的残余油。可见,亲水介质中残留油的数量要比亲油介质中少,但油相在亲水介质中的流动却比在亲油介质中难。 图4-2孔隙介质中油水的分布形式 岩石的润湿性取决于矿物组成及流体性质。一般认为沉积岩的大多数为亲水的,因为沉积岩是沉积在水介质中的,水又是极性分子。但对于烃源岩而言,由于本身含有许多亲油的有机质颗粒,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烃类,因此可以认为是部分亲水,部分亲油的中间润湿。 四、油气运移的临界饱和度 前一章已说明,当岩石中存在多相流体时,由于不同流体之间以及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流体会出现不同的相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除与岩石绝对渗透率有关外,还与流体的性质和含量有关。对于一定的岩石,存在最低的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或含气饱和度,各种流体低于此值时,它们的有效渗透率为零,即不发生流动。例如Levorson(1954)对亲水砂岩进行油水两相吸排水的实验,结果表明油相的饱和度低于10%时,油相不能运动。在泥岩中测定难度还较大,目前尚无正式发表的资料。Dickey认为,在烃源岩中由于大部分颗粒的内表面已为油所润湿,油相运移的临界饱和度可小于10%,甚至降到1%。油气水共存时,油(气)运移所需的最小饱和度称为油(气)运移的临界饱和度。 五、地层压力、折算压力和测压面 地下储层(或油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亦可称为地层流体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Pa。 为直观反映地层压力的大小,工程上常使用水压头的概念,水压头相当于地层压力所能促使地层水上升的高度,表达式为: h=P/(g) (4-2) 式中: h——水压头,m; P——地层压力,Pa; ——水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同一层位各点水压头顶面的连线称该层的测压面,测压面是一个用来反映横向上水压头的变化。在静水条件下,测压面是水平的(图4-3)。在动水条件下,测压面面是倾斜的。 图4-3单一储集层内静水压面示意图 折算压力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图4-4)。 图4-4折算压力与水流方向示意图 例如,测点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