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诊信息的症状表词有817个。由发生部位和性质联合组成的复合症状有2317个。如果再考虑症
状的发生原因、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发生、加重和缓解时间,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形成的复
合症状达4500个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中医问诊信息的采集就变得
十分必要。
中医I;1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I临床经验问诊效果也不一样。中医问诊与计算机相结合
的中医问诊系统则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综合众家之长。另外!中医问诊系统更
具备一般医生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可以实现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病史资料输入,收集信息速
度快。第二,。节省大量的资源,如不用通过纸张再来印刷问卷,省去了大量的印刷费。第三,节
省临床医生的病史书写时间,进行中医问诊采集规范,实现问诊病史记录的全面、系统性。由于
已经建立数据库,也省去了输入资料过程中的麻烦。并可进一步完善实现远程诊疗,方便信息的
分析。.
3.问诊信息分析的规范
在以上问诊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问诊信息分析的规范。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库,采用
数理统计学及计算机技术如隐结构、神经网络等相关方法,对相关问诊信息进行分析,建立病证
症之间的关联,为辨证诊断的客观化提供参考。问诊信息的分析方法,现应用较多的是神经网络、
贝叶斯网络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的研究还不多见,建议可在这些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
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中医问诊诊断信息的分析方法。问诊信息分析的规范主要是应
用相对客观的方法对问诊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临床辨证所用,初步实现中医病证辨证的规范化
及客观化。
通过对中医问诊思维的规范,采集内容及方法、信息分析的规范等方面以中医辨证为核心对
中医问诊进行规范,可能会加速实现中医问诊的规范化、程序化、客观化,对中医辨证诊断的客
观化实现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燕.王天芳.王庆国.有关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规范化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
会论文集.2006,7:266-273
[2]王忆勤.中医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47
中医问诊研究进展
唐利龙1(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750004)
王天芳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100029)
摘要 问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临床医生获取患者临床资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从近年来
332
中医问诊方面的研究着手,分别就问诊的内容及方法、问诊的客观化、问诊技能培训和训练平台
的搭建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中医问诊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
提出应尽快确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的中医问诊的程序和规范。
关键词中医学问诊研究综述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地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属中医四
诊之一,历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直到今天,中医问诊仍然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问诊的研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日渐深入。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从多角
度、多方法对问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近
年来有关问诊研究文献的分析、整理,从而对目前的中医问诊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归纳,借此
提出笔者有关问诊研究方面的思路。
一、问诊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1.问诊内容的研究 自《黄帝内经》首次论及问诊以来,其后众多医家均有论述。尤其值得
一提的是“十问歌”。明代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问诊内容及其辨证意义作了详细
阐述,他将问诊内容归纳概括为“十问”,以《十问歌》传世,后经清代陈修园补充完善,使之更
加普及,至今仍在中医界广泛使用。从十问歌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临床问诊的发展轨
迹,可以说正是它为中医临床诊疗规范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建国以后,中医问诊内容随着多版《中医诊断学》统编教材的出版,逐渐趋向系统、完整和
规范。历版教材均将问诊内容列于“问现在症”部分,基本沿袭了“十问歌”格式进行论述,并
仿照现代医学病历格式加入了既往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等内容。随着医疗及教学实践的不断
发展,在历代医家的诸多发挥基础上,现代仍有不少学者在尝试对问诊的内容加以扩展、补充,
从而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如王天芳n3认为在问“现在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