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治道和生活教育.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探治道与生活教育 梁茂林 (贵州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 电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古代的教育多为精英教育,受教育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权利。这种教育主要是为培养 官员服务的,研究的多是“牧民”之道,在这种教育中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多为“帝王之师”。 早些时候,这种学校的生员均为贵族子弟,春秋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穷人家的孩子 只要有可能读书学习,也可以参加这种选拔官员的资格考试,后来便形成了明清时期完善的 科举考试制度。一般说来,参加学习的生员开始接受的是成圣成贤的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 这些后备官员从中学会了满口的仁义道德;进入官场之后,初学来的知识并不适用于官场的 现实,官员们需要接受再教育,学的都是圣贤书上不讲的“潜规则”。在老官员们的言传身 教和热心辅导下,在官场上学得了一肚子的男盗女娼。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 口,悲愤地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笔者也曾长期思考这个问题,读不懂鲁迅先生的深意。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师”,如孔 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为帝王设计了微妙精致的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和制度,就是出身 泥腿子的皇上也有不少,朝代换了一朝又一朝,人民仍吃尽了苦头,却没有享受到“帝王之 师”们许诺的幸福生活。前年退休后,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过去生员读书的大纲是《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以后被列为读书人 必读的《四书》之一。朱熹认为,如今人们能知道古人做学问的先后,全凭有这篇《大学》, 其次才是《论语》和《孟子》。《大学》开篇即点出总论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亲民”,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透过道德限制,设计了 相当具体的方案,即“制民之产”计划。 孟子认为,老百姓因为没有“恒产”,所以就难确立“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不为己”,必然就会大量陷于刑罚。但是,如果明君能够制民之恒产,使老百姓“仰足以 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们就会很顺从地服从君主的统治。 孟子制民之产的具体计划是要求当政者保证分给每户人家五亩宅基地和一百亩土地,他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此基础上,统治者进一步推行道德教 育,向百姓申明孝悌之义,这样,就能实现良好的社会局面。孟子最后指出:“七十者衣帛 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提出了十分鲜明的带有民本主义倾向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民心的向背是决定一个王朝盛衰兴亡的主要因素。《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其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孟子进 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战国晚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政治学说中,也有着与孟子一样的强烈的民本主义 倾向。例如他在论证君主与臣民的关系的时候,就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因此他主张最高统治者要行“德政”,施仁义,通过减轻赋税 80 等各种方式来缓和君主与臣民之间的矛盾,以争取民众的支持。 孔子和孟子可以说都是有学问而没有当上什么官之人,无论听其言还是观其行,多在为 民请命。《孟子·尽心上》说得非常明白:“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这里表示的精神是: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去加害百姓。孔孟这样苦口婆心,就 是希望掌权的官员们,要对老百姓好一点。 孔子讲到自己这种亲民思想来源时曾说:“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微(非)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在《论语·宪问》中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